第26部分 (第2/4页)
五千四百万。这点钱对于郭双福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要治理戈壁滩并且开发出来,没有这个数字的七八倍甚至十倍恐怕不大现实。
不过可能是看到李大山留下来的鱼塘效益非常不错,以后发展前景可观,想把事情早点定下来,郭双福还是很快把赔偿款转账给了当地政府,由政府发给各个村的农民。办完这些,这四万五千亩戈壁滩的主人就正式变成了郭双福的了,今后的七十年这里将属于他。
过了没多久,李朝福又打来电话,告诉李全学他们,也不知什么原因,当地政府很快就把赔偿款发下来了,而且一分钱也没有克扣,让他这个见多识广的老会计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不过能让老百姓及时全额拿到钱,是大家都很乐意的事情。光是东风村,除了李大山承包的五千亩戈壁滩之外,还被征用了一千五百亩荒地。现在村子里就只有一口鱼塘和少量靠近机井便于灌溉的土地了。
不过这次村里人都分到了不少钱。李朝福开会研究决定,由于这些地是村里的集体地,而且荒弃多年。为了公平起见,这次分钱是按照人头分的,全村253人每人可以分到30830元,人口多的家庭基本上一次性致富了。不过如果没有好的产业发展,光是坐吃山空,这点钱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本来这钱还有李全学、李大山、李春花三人的,但是大家商量以后,都拒绝了李朝福的好意。现在三人都搬走了,过段时间,还要把户口也迁过来,这是何书记早就答应了的。而且他们现在也不缺这点钱,按照李春花的说法,回去看到那些人的嘴脸,也让人很不开心。所以李大山他们最后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不过其他村子的地征用的量少得多,普遍只有二千亩左右,大多数村民只是分到了五六千元钱而已,改变不了生活状态。现在分了钱,大家都非常欢迎郭双福搞农场,反正大家没有什么地可种,都希望以后农场发展起来了,自己可以在那里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不管怎么说,郭双福和那“左少”在当地是彻底站住了脚,以后怎么发展就是全靠他自己的本事。
不过听李朝福说,自从付钱买地以后,郭双福还经常陪一个跛脚的矮个男子到处查看,但具体是谁他却不知道。李大山听了之后,猜想这人的身份多半就是幕后的“左少”。政府之所以这么爽快的把全部赔偿款付给村民,应该也是这个“左少”的作用。毕竟他也不希望以后因为赔偿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发展。
不过听到这里,李大山心里冷笑:你们就是有政府的支持,也蹦跶不了二年了。等郭双福他们把钱都投进去,最多二年,由于灵眼早就消失,那片戈壁滩将会再次陷入荒芜,越开发越困难,到时候左少和郭双福的巨大投资就只能打水漂了。
恶人还要恶人磨,虽然李大山算不得恶人,但是对敌人凶狠一点,他还是做得到的。李大山知道,人要感恩,感谢所有应该感谢的人。人也要报仇,报复那些肆意羞辱他、破坏他事业的人。如果等到合适的时机,李大山也要快意恩仇!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要想不误农时,李大山知道,自己必须抓住西北地区稍纵即逝的春天,播下收获的希望。对于可开发利用的这一万五千亩土地,李大山已经决定全部种植紫花苜蓿,这东西李大山以前种过,耐存活,高产量,适口性强,是大面积养殖牲畜的首选。
而且李大山还有一个额外的打算,那就是自己这里全部种植紫花苜蓿,以后再养上蜜蜂,自己就有美味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的苜蓿蜂蜜吃了,而且量大了还可以加工卖钱。
八鲤农场李大山很想把它发展好,因为这样很有成就感,而且他要回报黄教授、何书记等人的信任,再就是自己发展好了,还可以帮帮因缺水而陷入困境的周边农民。只是现在李大山还没有想到日后自己的农场,会影响到整个西北地区的农业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