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2/4页)
导致学生只能掌握到很狭窄的部分知识,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
因此,他建议大面积合并现有的学科专业,大比例削减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课时,大幅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考核力度,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看到这里,李大山也忍不住叫上一声“好”。因为这些和他的思考太接近了。通过这些年的接触,李大山虽然对牧业学校的学生比较满意,但是他始终觉得花三年时间掌握农场上一年时间就能学会的知识,实在是有些浪费。虽然,大学教育对塑造年轻人的品性、气质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考虑到这些学生相对贫困的家庭经济条件来说,实在是没有奢侈的必要。
在此基础上,李大山的思想也明晰起来,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总体思路——按照宋长田提出的“三大”原则,彻底改造牧业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机制、科研模式,将它办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大学!其含义就是,不仅这所大学要承担起培训周围农民,将他们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的新式农民的任务,而且要按照社会现实需要,完整、快、合理的教会每个学生所有他应该掌握的知识,尽最大可能避免大家在学校里空耗宝贵的时光。
在此之后,李大山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和罗校长、宋长田做了意见交换。俩人对李大山的新鲜想法非常感兴趣,经过讨论,俩人都同意把李大山提出的办校理念,并商定由宋长田负责提交给教职工大会表决。一旦通过,将作为牧业学校长期坚持的指导性思想,整个学校的管理、科研、教学和长远展都将围绕这一原则开展。
经过广泛的宣传和情况说。明,宋长田的改革理念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赞成。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作为规模较小的专科学校比较合适的改革探索道路。虽然没有任何人敢说这个方案一定会获得成功,但是大家都觉得,在现在这么艰难的局面下,学校不改革必然死亡,尝试一下变革之路已经成为最后的挣扎。在这一共识之下,大家都投了赞成票,提案顺利得到通过。
在这次大会上,宋长田还将经过。进一步修改的其他改革方案提交给大会讨论,最后也得到了多数人的赞成,正式列入了学校的展规划。依照这一规划,罗校长带领已经残缺的管理队伍开始了紧锣密鼓、面向全国的招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虽然新校区的位置比较偏僻,但是由于招聘广告覆盖范围较大,开出的薪酬很有吸引力(年薪六万至十万不等,在农业学校已经算很高的了),加上漂亮、设施齐全的新校区蓝图,还是吸引了不少自认为有实力的人前来竞聘。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人是对现有的工作岗位不满意,想到牧业学校来看一看,试试手气。特别是学校拿出来的校领导岗位因为几乎没有门槛限制,更是刺激了不少人的眼球,有些甚至不远几千里跑来报名。
经过数轮激烈的竞争以及实。验教学打分,一批学历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被正式录用,其中包括了二名教授、三名副教授。经过罗校长的介绍,李大山才知道这几人都是农牧业研究领域内小有名气的专家。为此李大山还专门设宴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也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大学无大师”的局面得到了初步解决。至于这几人为什么要辞掉原来的工作,就不是李大山、罗校长他们需要关心的了。
而管理人员那边的招聘程序还要复杂一些,除了。对业务能力进行考核以外,李大山还亲自询问了他们很多问题。虽然并不是很难,但是这些问题却能让李大山看出回答者的情绪波动,从而了解这个人的品性和底细。经过他的最后把关,二名幸运者被聘为副校长,另有十多人进入管理层,从事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虽然前段时间辞职的管理人员多达三十名,但是罗校长没有全额补招,而是借机进行了机构精简和人员重组,所以最后正式录用的人并不多。
而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