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5页)
。村干部思想状态也很不稳定,这些年村里的青壮年不是出去打工就是去煤矿挖煤,一年也能挣个三四千块钱,留在村里只有可怜的一个月一百二十块的工资,选一个村支部书记都很困难,哪里象山下的村子,选书记村主任像打仗,争得头破血流。
针对这种情况,李睿决定上山了解情况,看看能不能想点办法,把经济搞起来,村里富裕了,自然就能留住人。
上山的路很不好走,陆敬中为此专门找相熟的煤老板借了辆姓能出众的越野车,煤老板听说李书记原来煤管局的李局长要用车,特意亲自把车送来,还连声道,李书记尽管用着,想用多久就多久。
趁着这几天天气晴朗,李睿一大早把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杨红旺叫上,另外带上了田民,他虽然不是学农学专业,但出生在农村,家里也是山里的,对山上的一切应该不会陌生。
汽车在山间晃晃悠悠的爬行,越到上面越感觉凉飕飕的,这里似乎要比沙沟乡的海拔还要高。
“狗曰的,这山上山下温差这样大。”尽管坐在车里,但李睿还是感觉到了有些冷嗖嗖的。
杨红旺笑道:“山上虽然冷,但空气清新,轻易是不会感冒的,而且,这冷也是相对的,过一会适应了就不觉得冷了。”
窗外白云悠悠,似乎已经在脚下,下面就是悬崖,这上山的路狭窄而弯曲,坡度特大,偶尔从对面下来一辆拉柴的大车,丁峻峰要倒腾好大一阵子才能错开。
汽车好不容易爬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苍翠的山林,起伏的丘峦,炊烟缭绕,小鸟欢唱,好一派田园春光。
沿途经过农家,房前屋后放着许多耳棒,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黑木耳。
“不错啊,山上还有这玩意。”李睿不由点头道。
“这是山上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了。”杨红旺解释道。
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田民听他们两人的说话,回头插话道:“这里的食用菌生产太落后了,我们老家也在发展香菇木耳,都是搞袋料的,既节约资源有高产,经济效益不错。”
李睿听了很感兴趣,问道:“小田家里也搞吗?”
“我们家一年搞上万袋,我上高中和大学就全靠它了。”田民回答道。
“哦……这倒是一个发展的路子。”李睿思考着,按说沙沟乡的总体经济实力要比青山泉镇差很多,既然他们那里能搞,这里也可以参考。
杨红旺却提醒道:“这山上原来也计划过发展这项目,可山上农民太穷,家里平均三百元钱也拿不出来,搞袋料需要设备,还需建菇棚,这都需要钱。”
李睿摇了摇头,道:“老杨,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路,先把项目选准了,钱后面再想办法。”
“陈书记原来也动个这心思,还组织人出去考察,回来一算,六个村光设备就要将近五十万,最后无疾而终。”杨红旺道。
“小田,你们家是村上组织搞的,还是自己搞的?”李睿想了想问道。
“我们家是自己搞的,刚开始投入挺大的,全靠我爸和我哥出去打工攒了几年的本钱才搞起来。后来村里人见到我们收入挺好也想跟着搞,但开始投入太大,很多人投不起都打了退堂鼓。”田民回答道。
杨红旺也是明显是信心不足,跟着道:“还有,这山上的老百姓依赖心里特别强,什么都希望政斧出面解决好,农闲时搞赌博,冬天就偎火堆,有两个钱都喝酒了,一听说搞项目拿钱,比要他们的命还心疼。”
“搞赌博?穷还赌?”李睿感到有些不解。
“越穷越要赌,山上就是这样。”
李睿没再问下去,有道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越是穷的地方,这人越是没有发展的动力。他回头透过车窗,见两边地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