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直播(十三) (第1/2页)

秦始皇的目光转向周依然,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姑娘,愿闻其详,这清朝可有何值得称道的政策,特别是对待汉人方面?”

刘彻亦点头附和,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审视与期待:“正是,朕也想听听,这满清是如何展现对我汉人的‘友好’之处的。”

周依然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既有无奈也有坦诚:“诸位先祖,不是后辈刻意回避,实则是清朝时期,对汉人而言,真正的福祉与公平并不多见。”

此言一出,清朝的皇帝们,尤其是乾隆,顿时面色铁青,乾隆更是怒不可遏,手指颤抖地指向周依然:“你这妖女,怎可如此诋毁我大清!我大清岂会无善政?”

雍正此时开口,声音沉稳:“弘历所言不差,朕在位时,和皇阿玛一样,确曾多次微服私访,亲身体察民间疾苦,回朝后亦常与大臣共商国是,力求改善民生。”

乾隆连忙附和:“皇阿玛所言极是,儿臣亦曾效仿皇爷爷,深入民间,了解百姓所需。”

纪晓岚在一旁,心中暗自腹诽,却未敢言明,只待周依然如何应对。

周依然面对这对“父子”的辩解,神色未变,缓缓说道:“既如此,那我们便以事实为依据,细细道来。先说雍正时期,请问在座的各位老祖宗们,若以三十三两银子作为一年的生活费用,对于普通华夏百姓而言,是否足够?”

秦朝的老百姓纷纷摇头叹息:“一年三十三两银子?这简直是杯水车薪!别说一家的吃穿用度,就是我母亲常年药不离身,一年的药费都不止这个数,三百两都未必够啊!”

唐朝的百姓也加入了讨论:“确实如此!读书更是耗资巨大,我儿子求学之路,花销惊人。幸得陛下体恤,推出新政,否则别说三十三两,即便是三百两,在家人无病无灾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糊口。”

汉朝的老百姓也不无感慨:“正是这样!我儿子娶亲,光是聘礼就花了十两银子,再加上置办房产、宴请宾客,酒席上的菜肴、酒水,哪一样不是开销?这三十三两,连婚礼的一个零头都凑不上!”

四周的议论声中,隋文帝杨坚冷哼一声:“清朝的皇帝们,你们真的以为三十三两能撑起一个家的一年开销吗?”

汉高祖刘邦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没错,你们不妨试试,用这三十三两过一年给我看看。想当年我未登基之时,日常的开销就远不止这个数了。”

汉文帝刘恒点头赞同:“父皇言之有理。清朝的皇帝们,你们不妨亲身体验一下,拿着这三十三两在民间生活一年,看看能否坚持下来。”

汉景帝刘启则苦笑着摇头:“父皇,别说清朝的皇帝了,就连我们这些皇室子弟,恐怕也难以承受如此清苦的生活。”

此言一出,周围的老百姓和历代帝王们纷纷点头,对清朝时期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周依然凝视着共鸣中的帝王与老百姓,轻轻点头后说道:“然而,在雍正时期,尽管政策有其初衷,但老百姓们即便家中略有盈余,也甘愿多交一两以表忠心。这背后,实则是他们对稳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朝廷的信任。”

乾隆闻言,眉头微皱,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哼,此言差矣。我皇阿玛的政策岂是尔等所能轻易评判?百姓们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确是不易,但皇阿玛正是深知民间疾苦,才制定出这样的政策,旨在减轻百姓负担。你们非但不感恩,反倒指责,实属不该。”

乾隆对雍正的政策深信不疑,他坚信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三十三两银子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已是足够。

然而,周依然并未被乾隆的言辞所动,她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坚定:“乾隆,你似乎并未真正倾听那些在天幕上发声的老百姓。他们在皇宫的高墙之外,面对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