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2/5页)
怕就是“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的季节了。
文廷玉遥望京阙谢了圣恩,领了圣谕,打发了差人,就与湘沅商量赴任的事宜。依他的主意,母亲年迈,湘沅就与孩子留在老家代他尽孝,他一人赴任便了。其实他名义上说让湘沅在家尽孝,实质上是怕此去路途遥远,风霜苦寒,加上劫匪强人,万一有个闪失就不是耍的。再说他与湘沅成亲以来,两情缱绻,从未分离过,嘴上如此说,心里也是不忍。
不料湘沅说:“家里有大哥、二哥他们,照料母亲足够了。我曾听弟弟说,新疆喀什噶尔远在昆仑山下,沙漠翰海之滨。天干如粉,地寒似冰。我怎能让你一人前去受罪?我们把孩儿留在家里,一起去。”
文廷玉见湘沅如此说,知她的性格是决定了的事断难再改。心里却也是愿意她去的,就不再说话。过去与母亲说了,母亲也不放心他一人前去,赞成湘沅的主意。两位哥哥嫂嫂也极力主张湘沅同往,他们会代他尽孝与照顾好孩子的。
文廷玉与湘沅收拾了简单的行装,雇了车马,自邵阳奔长沙,走岳阳,到武昌过长江,一路北上,去新疆赴任。
五
胡英等人在帕米尔高原的阿尔楚河谷歇息了几天,找了一个当地的向导,带领他们向喀什噶尔进发。
向导是一个小伙子,叫达里。他是村子里唯一到过喀什噶尔与乌鲁木齐的人,懂得一点汉语,与胡英借助手势能够勉强地交流。达里最爱喝的就是湖南安化出产的加了奶的砖茶,当他知道眼前这个小伙子就是茶叶商人时,非常乐意免费为他们服务。
达里告诉胡英,离此不远,在一个叫伊西库尔淖尔的地方有一块石碑,上面有汉文字。胡英一听,就要去看看。
楚儿她们知道胡英的心思,也没有异议,就相跟着朝那儿走。
越过了几个冰河时期残留下的小湖,天黑之前他们抵达了阿里邱尔河注入叶什勒池的地方。因为天黑了,他们就在河边搭起帐篷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胡英来到那里,果然见一块石碑立在一个台座上,是用一块又大又平的完整石板凿成,位置在距离河水流入池中的右岸,与水面约有十丈高低。碑上有用满、汉、维吾尔三种文字刻写的碑文。
胡英下了马,走到碑前,注目细观,见碑文字迹尚清晰完好,碑题上刻着:
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碑
胡英顾不得细看碑文,先看了一下后面的日期,见是:大清乾隆二十四年立。
正当胡英要弯腰仔细地阅览碑文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他起身回头一看,见一队持着火枪的骑兵策马驰来。达里远远地看见,惊恐地对胡英说:“俄国人。俄国人。”
眨眼之间,那队骑兵来到了跟前,翻身下马,一个头戴圆筒高帽,下身穿一条红裤子的高个子骑兵朝胡英走来,嘴里大声嚷嚷着什么。
胡英听不懂他说的什么,问达里,达里也伸了伸舌头,摇了摇脑袋。
只见高个子骑兵到了胡英跟前,用手比划着,连声“吐噜吐噜”地说话。接着一摆手,后面的骑兵就都跳下了马,有的拿着镐,有的拿着绳子,到了石碑前,就弯腰挖将起来。
胡英看了一会,明白了俄国人是要将石碑移走,他伸手就要去拦。那个正指挥骑兵们挖碑的高个子喊了一声,骑兵们立即停止了挖碑,把斜背在肩上的火枪摘下,将子弹上了膛,立成一排举了起来。高个子一声口令,骑兵们就把胡英一行人瞄准了,准备开火。
在这紧急关头,达里忽然冒出一串语言,他说的是吉尔吉特人的话。果然,骑兵里有一人好像听懂了,他叽哩咕噜地对高个子说了一遍。高个子听完,怀疑地看了看胡英,对那个骑兵又说了几句。骑兵听后,转向达里又说了些什么。达里对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