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打造大秦文化中枢 (第2/3页)
听到一半,秦王政见嬴高停顿,忍不住催促道。
放下手中的茶盏,嬴高接着说:“国学以培育热爱大秦,忠于王上,为大秦强盛奋斗的信念,以及培养学子治理地方的能力。”
“医术,培养大批医师,无论军中还是民间,生老病死皆需,有利于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我大秦以农耕与战争立国,大秦勇士横扫天下,故在农学上,培养一批人才,极为必要。”
“儿臣将奇巧技艺与墨家机关、公输家族的技能,称为格物,若能培养出巧匠,必然能使大秦攻城器械更为强大。”
……
许久之后,秦王政眼中掠过一丝震撼,但瞬间收敛:“高,兵学与纵横是否有必要设立?”
听闻此言,嬴高轻笑:“父王,凡学院毕业的学子,必是有真才实学者,将在地方、朝廷、军中生根发芽。”
“而国学是每位学子必修之课,儿臣以为由父王担任院长,如此一来,毕业学子皆为父王门生。”
……
“父王,兵学一旦设立,意味着大秦将源源不断地涌现将才、帅才,乃至谋士,且这些人必定忠诚,如此,可保大秦军队的强大力量。”
“至于纵横,父王应知,无论是现存的山东六国,还是中原之外的国度,皆需使者前往交涉,纵横一派,儿臣认为最为合适。”
“毕竟这天下,不止我大秦一国,纵横于内是祸乱,于外,则是父王手中的利剑。”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如此纵横家,必将成为父王手中最锐利的剑!”
……
嬴高的话语让秦王政和蒙恬大为震惊。
此刻,他们明白了嬴高的意图,是要塑造共同的信仰,打造彻底忠于秦王的军队将士,同时进一步瓦解日益壮大的军旅派系。
建立国学后,大秦的官员将源源不断,这对将来灭国的准备至关重要。
可以说,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嬴高的考量都是为了大秦,为了秦王政。此刻,秦王政和蒙恬看向嬴高,心中不禁有些欣喜。
在他们看来,此事极具可行性。
“高,建立学院,夫子从何处招募?”半晌后,待心中的惊讶平息,秦王政问道。
“从天下广纳,一如当年孝公求贤!”
此刻,嬴高神情庄重,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三川郡的学院一旦设立,所需师资力量极为庞大,仅凭文化匮乏的大秦无法支撑。
若从大秦抽调师资,对大秦朝廷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再者,嬴高此举还有另一目的,即进一步摧毁已形成的儒家齐鲁文化,说到底,他想挖稷下学宫的墙角。
“三公子,若夫子从天下招募,如此一来,他们对大秦,对王上的忠诚度……”蒙恬目光凝重,对嬴高说道。
在修真世界中,忠诚对于一个宗门,对于一位主宰而言,远胜过任何天赋,有时,他们宁可培养资质平庸的弟子,也不愿接纳一个心怀异志的绝顶天才。
“父尊,蒙将军,三川学院之中,师者仅传授固定的经典修炼法门,这些法门皆由宗门审定,方能传世。”
嬴高简洁的话语,解开了蒙恬的疑惑,也让秦王政看到了其中的可能性。
“呵......”
秦王政深深吐气:“此事孤需深思,暂无法回应,高儿你说欲着书立论?”
“嗯!”
嬴高点头:“父尊,此事宜早不宜迟,孩儿欲在三川郡创建一个修真文化中心,让天下人知晓,我大秦不仅有无衣战歌,亦有蒹葭秘籍。”
“高儿,自古着书之人,皆为德行崇高的长者,如老子着《道德真经》,孙武着《孙子兵法》,你打算着何书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