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部分 (第3/4页)
,不会遭遇大规模战事,只要稳打稳进,缓缓图之便可。
对于大量暂字头的丙级镇,周士相原意是趁机裁撤掉一半,投诚过来的降将和从前一样,先组织将官培训班,能用的调入乙级镇,不能用的遣散归乡。但这样做无疑和之前对降将的承诺不符,有过河拆桥的味道在内。所以保留这些降将及降兵,给他们丙级镇的待遇,是周士相不想做也得做的事。
安南的远征军经过这几年的扩张,不断吸收安南当地汉人及补充从国内送去的绿营俘虏后,已经有了四个镇的规模。现在卢光祖带回一个镇编在新五军内,且给的是整字头的甲级镇待遇,这对赵自强而言脸上肯定有光。
不过远征军其余三个没有归国的镇,都是给的暂字头。这主要考虑到远征军相对安南军队是强大,但主要兵员都是原清军的绿营,在国内太平军看来都是手下败将,战斗力弱。
卢光祖带回来的那个镇能给甲级镇的待遇,是因为他带回来的都是远征军抽调出来的精锐,在安南这几年也算是打出来了,进军贵州表现也十分突出,因此给一个甲级镇也说的过去。再者,西南方面降军太多,单王有喜一个甲级镇难以震住场面,所以给卢光祖部甲级镇的待遇是形势需要。而且,也可以借此安抚远征军上下,让他们努力表现,知道自己回国后不会被国内歧视。
对于大量暂字头的丙级镇,周士相的打算是北伐成功后,就将他们和大量的清军、吴军降兵就地转化为工程部队,用来修路和兴建水利等公共设施。
这个设想是周士相从前世铁道兵这一军种启发而来。现在国内战事未定,军队的主要使命自然是打仗。可一旦国内统一,那么太平军的用兵方向必然是在海外,且将以海军为主。那么陆军的重要性必然会有所降低,除非周士相准备学蒙古人般从东方大举西征,将航海大时代改为大陆时代,这样保留庞大的军队规模就很有必要。反之,大量的杂牌军就会成为朝廷财政的负担。
将杂牌暂字头全部遣散肯定是不行的,那么让他们发挥作用,以“军工”的形式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国家出力,应该是最合适的赎罪办法。毕竟,国家现在的残破,和这些杂牌暂字头脱不了关系。周士相可以不计较他们当年的胡作非为,为虎作伥,但却绝不容许他们和从前一样。
至于那些投诚的降将们如何看待这件事,周士相并不考虑。他现在顾虑他们,是因为国家没有统一。当国家统一后,手握重兵的他,自不会再有此顾虑。
事实上,这些降将们只要有官做,有钱拿,根本不在乎自己手下的兵会被周士相驱使着做什么。
这年头,只要有口饱饭吃,当兵的又哪会在乎那么多。修路修坝总比杀人要好。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标青岛
忙于整编军队同时,周士相没有对山东正在爆发的反清起义坐视不管。
于七起义已经蔓延整个登莱,山东绿营对此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否则索尼也不会急调屯泰部开赴山东平乱。
趁人病,要人命。
周士相现在若趁徐州清军空虚之时大举北上,完全能一举占领徐州,并乘势进入山东,和于七起义军取得联系,前后夹击山东清军,一战而定山东,进而对京畿形成正面威胁。但这样做无疑是将之前制定的战略全盘推翻,并且需要紧急动员北上大军,时间上根本来不及。等到太平军集结完毕,黄花菜都凉了,于七的起义军根本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
军部连夜制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江北军暂时不进行整编,而调两到三个镇由葛义亲自指挥北进,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拿下徐州。
以两到三个镇的兵力规模北上,既可以避免调动大军北上,影响正在进行的整军,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批钱粮。江南暴乱的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