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部分 (第3/5页)

征来造就的原因一般。

当然还有一个魏仁浦非但没有说出,甚至连内心都未去想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以道德文章儒学经义取士,是他们中原儒者的根本利益所在!涉及到这一点,所有真正的儒者都不能退让甚至可以说天下可换、皇帝可易,而孔门所教,不可废也!

这是最根本的立场问题!

于是他再一次站了出来!

但就在他要说话的时候,他发现郑渭在朝他摇头,魏仁浦犹豫了一下,明白了郑渭的意思,便忍耐着坐了下来。跟着他便看到了张迈的行动。

在众人目光聚集中,张迈上前,扶住了几乎站立不稳的杨定国,道:“国老,刚才你不该跪我的!你是我军泰斗,你的双膝,比泰山还要重,除了天地祖宗,不当轻易对任何人弯下就算是我,也不应该!”

杨定国握紧了张迈的手,道:“元帅教训的是!都是我老朽昏庸,不该听到一点谣言,就惊惧动摇!我自然早该知道,元帅心志之坚有如磐石,我大唐之精神,千古永耀!”

两人这一握手,一对话,象征着张迈与杨家再无芥蒂,会场中无论文武,无不帮着欢喜。

张迈又问:“杨华如今在凉州?”

杨华是杨易的嫡长子,郭杨鲁郑四家。郭洛杨易这一代都以中原大河命名,到了下一代嫡子就多以中原之山岳命名。

杨定国道:“是。”

张迈道:“他虽然还不到十八岁,但也可以骑马驰骋了,回头我下个命令,让他代我到前线犒军!”

杨定国有些不解,道:“要让华儿去阴山?”

“去阴山做什么!”张迈笑道:“让他走轮台。从西域中转漠北,去阿易那里犒军。路途虽然迂回遥远,但他若是路上走得快些,兴许还能赶在大决战前夕见到他老子。”

杨定国一时还没明白,耶律屋质、魏仁浦等却已经反应过来!

张迈又道:“小石头的儿子还太小,就把李膑家的孩子,丁寒山家的孩子,这些十二岁以上的半大小子都叫上一起去,组一个少年犒军团!虎当纵跃。鹰要远飞,这些孩子不能老养在他们老娘身边,应该放出去经历经历风雨,杨叔,你说是不?”

杨定国这时已经完全明白了,又是感激,又是激动,点头道:“不错。就该如此!早该让这些小子们出去历练历练了!”

如今杨易手握大权在外,流言说杨易可能造反。若按照自古君王的做法,那自然是要扣留他的老父弱子为人质,但张迈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你们说杨易可能造反?我就连他的儿子都送到他身边去!

在场兵将反应过来之后,人人都心中感动,自己有幸啊!遇到一个对出征大将如此信任的领袖。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受到军律的约束,会场上所有的军人都没有出声,心中却在欢呼了。他们虽然没有在前线,但见元帅如此对待前线的战将,自然感同身受。

就连王溥也在暗赞。他想起自己还没出境,桑维翰就已经将自己的老父平调到了洛阳,名为照看,实是监视!要王溥出境之后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顾忌!

自己只是一个刚中进士的人,只身来到秦西,能做什么啊!可石晋朝廷对自己还是如此不放心。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看人家张迈,再反观洛阳方面,王溥心中不由得一阵黯然神伤。

但在耶律屋质眼中,张迈所做的这一切,却有着比更韩延徽更深的权谋!

“杨易他们的儿子究竟能否赶在大决战之前去到乃父身边实在难说,但只要消息传了出去,天策全军,谁都不会再认为张迈对杨易有半分疑忌!前线诸将都将对张龙骧感激涕零!莫说杨易本身亦必感动就算他真要造反,只怕也很难说动自己的手下了!”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