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2/5页)

馥郁,封为“绿萼华堂”,转近处,又见紫岩擎天,欲摘天月,故名“摘月岩”,穿透月岩,迎来东西双瀑落抢而下,瀑布下入雁池,仙雁戏水,怡然自得。称之“雁鸣池”。复往深处行去,更见得高不可攀之“云巢”,峰险如刀之“蟠龙脊”,它处点点落落之龙亭、凤池、流碧、虎泉、炼丹亭、漱玉轩、蹑云台、无双涧……简直叹为观止。

赵佶走得甚是起劲,然妃子宫女哪有此能耐,行约数里已腿软眼花,气喘咻咻,大叹好景当前却无福消受,赵佶突觉全数陪她们逛完,那将来如何能伴李师师?当下畅言先赏十分之一景,其他十分之九景来日再游,妃子直道妙哉,赵佶方自换来莲花舫将妃子一一送上船,缓缓驶退而去。

赵佶原想找机会溜往芙蓉坊找李师师叙情,然如此中秋节日根本走不掉,只好认命。

瞧刘金媚全程陪着赵佶,却引得没名没分之鱼景红大为吃味,纵使她自认控得赵佶死死,然节骨眼里仍无法正名,说不定赵佶突地翘命,她将一无所有,于是心头起了邪念,自该将刘金媚解决,方能除掉眼中钉。

夜晚乃中秋佳节,放水灯乃是汴京百年习俗,官民手中几乎人人各拥一盏,或龙型虎样,或莲灯、桃盏,应有尽有,万盏齐亮之下,简直天上繁星落尘间。顺着汴河流往宫外,和外头百姓水灯交会,更现百万灯光,蔚为奇观,汴京城为之鼎沸。

放过水灯之后,徽宗特地设筵招待臣将,尤其童贯、蔡京等征战有功者,席设弄月阁,君臣互饮,其乐陶陶。

就在酒上三巡之际,天空突现流星。东空掠过,状如长枪,晶亮透天,童贯见状大喜:

“银月现光,天星助阵,自好兆头,大宋江山得以亿万年不坠!”蔡京附和:“自对自对,通真达灵元妙先生早解释,星现东天,大吉大利!”群臣一阵附和,赵佶乐得心爽脾笑,赏酒连连。

然那流星忒是怪哉,东天掠来却是不熄,拖得既长又远,直若利箭直射而至,速度既快且猛,突往那九龙之峰冲去,轰然一响,山震地摇,峰顶赫然冒火,吓得赵佶等人差点伏地躲藏。

流星命中万岁山主峰,任童贯、蔡京等人巧言善词,此时亦编不出所以然来。

而那林灵素和宋两利则坐镇神霄金宝殿以理佛之事,倒未应邀酒席。无法立即请其解释。

众人皆有念头:中秋佳节,流星撞主峰,恐非什么好兆头,然事不关己,皆不愿胡乱开口罢了。

赵佶自是忧心,赶忙传令:“请先生快来,流星中我仙峰,又该何解?”

小太监郝元立即前去请人。

未久,林灵素神光普照缓缓行来。其以神佛之身自居,竟不拜礼,淡然一句说道:“此乃天神归位,九龙之峰更显神灵,圣上根基更形稳固,可喜可贺!”

赵佶诧楞:“撞得主峰,竟是仙神归位?”

林灵素道:“不错,圣上乃神霄帝君下凡,此次能开宫正殿,安置灵位,天上坐骑金眼火龙立即下凡归位,藏于仙峰之中以随伴圣上左右,乃大吉大利之事!”

赵佶道:“那流星是火龙化身?”林灵素道:“正是!”赵佶大喜:“可好极了,朕常想天上坐骑为何物,原是金眼火龙,妙哉!”当下立身而起,喝道:“火龙坐骑你若到来,好好红朕镇守八方!”山峰火势呼呼似有回应,赵佶笑道:“果然天灵地合,大宋江山能保亿万年!”群臣立即恭贺万岁,乐得赵佶直道免礼免礼。

宋两利跟在一旁,总觉那是流星砸峰,根本并无火龙,而那流星状若火枪,应是“天枪凶星”如此砸下来,恐是不吉,然师父却解释如此复杂,倒让他颇有疑惑。瞧及童贯、蔡京等人逢迎嘴脸,他甚为不惯,便道:“师父,火龙再滚下去,主峰便要烧光了。”林灵素顿有所觉,道:“本尊这就前去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