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 (第1/5页)
片宏,诺大的彩棚只余下聊聊几人,其他人等都已然出场表演。呆坐了许久,楚质也觉得有些无聊。干脆上前几步,撩开帘布,从外面走了出去,混入会场中。
此时会场已经高朋满座。没有半个空位,楚质只好学习其他无座之人。走到一株梅树旁边绮立,目光看向戏台之上。
在众目睽睽之下,洛小仙俏生生站在那里,为了舞台效果,特意涂脂抹粉,衣物装饰华丽,但丝毫无损她那醉人的风情,或许正是由于艳丽美好的面庞却已被浓妆掩盖,才会显得一对眸子如烟似雾,似两颗流动的明珠,举手投足之间,蕴含了无限的风情媚意。“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
这是楚质几日前完成的新戏莺莺传,洛小仙在台上饰演的并不是戏剧故事的角色,而是旁白唱词。
在戏剧之中,旁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戏曲不像小说故事。可以让读者自己观看,就是主解有些独白,但是一些必要的背景解释还是要唱念出来,不然观众就会糊里糊涂的,不知其意。
洛小仙的歌声娇柔甜美,让人全身都有一种酥软的感觉,加上她那完美无暇的身段和美好舞姿,令人听如痴如醉之余,似要把众人引进了另一个世界之中,很适合这份工作。
一曲唱毕,观众稍醒,掌声如雷,洛小仙柔柔施礼表示感谢,却步隐于幕后,台上剧情正式开始。
几个伎人到位,才演绎了片刻。底下就悄声议论起来:“似曾相识。好像是唐朝元旗会真记的故事。”
“嗯,是似如此。”旁人附和。(未完待续)
( )
第三百六十二章成就感
”莫吵,继续看,看其情节与会真记有所不
莺莺传的故事其实就是源于会真记,不过经人整理,慢慢发展成为著名戏剧西厢记,反正还未出世。楚质奉行拿来主义,直接采用了,当然。肯定有别与元模,不说其中的情节起伏。就是结果就完全两样。
一个悲剧,一个喜剧,抛开艺术层面的不说,楚质相信绝大部分百姓都喜欢圆满欢喜的结局。就连号称十古悲剧的梁祝,最后还有个化蝶尾曲,其中的宫意自然是不言而喻。无非是给人留下一丝美好的寄望。随着情节的展开,张生的才思多情。崔莺莺的娇美矜持,红娘的俏丽活泼,纷纷吸引观众的目光,众人慢慢抛开了其他杂念,将什么会真记抛去一边,思绪跟着故事飘走。很快就到了最精采的待月西厢一节。
冉再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
望着底了安静欣赏戏剧的观众,洛小仙欣喜微笑,知道这出戏又成功了,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悄然曼步而出,翩舞逸唱。
短短两句将一个古代书生初次去赴一个女子约会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底下有不少才情出众的士子,闻言纷纷击掌称赞。
一节待月西厢之后,接下来就是长亭别离”金榜题名,直到结尾,演员谢幕,观众才长长吐了口气,唱彩之声云集。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歌舞等助兴节目,而谢妆之后,换了件衣裳的洛小仙却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步入场中,像是着意打扮了一番,穿着一套天蓝边的衣裙,头发挽髻,两只玉坠子在晶莹的耳边打着秋千。
纯净无瑕的面孔稍沾粉黛,趟发显得明丽妩媚。一举一动之间,自然有一股让人心醉神驰的魅力流淌出来。微步从席间飘然而过,卷起一阵清淡幽香,若有似无,着实让不少人忤然心动。
“听得洛小姐歌喉,如声绕梁,闻音三月不知肉味,也莫过于此了。”也不知是哪个仁兄在底下叫喊的,虽然有些俗套,但是响应者却是不少。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