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2/5页)
考虑了下,范仲淹吩咐闻讯而来的衙役到县衙了解情况,这才问道:“既然有这等事情,你刚才为何不说?”
没说,只坐半边椅子的刘仁之差点没惊讶得跳了起来,膛目结舌的着向楚质,刚才没见到李木几人的身影,他还以为楚质把这事告诉范仲淹了。
“对啊,你不是说这只是李木几人利欲熏心的私下行为,要加以公开严惩,以示百姓,还县衙清誉而已吗。”顾可知也奇怪说道:“怎么故意漏了李明达的事情。”
在几人的注视下,楚质显得很从容,沉思了下说道:“李木小人,他的话不可信,下官不能只凭一些捕风捉影的事,就断然怀疑李县尉要污陷本官。”
“不是还有一封信吗。”顾可知有点不以为然说道
“那又如何。”楚质轻轻摇头:“既然已经查明前任知县确实有过。那李县尉加以检举有何不妥?”
虽然的确有点卖乖的嫌弃,但是楚质并没有完全撒谎,毕竟后世匿名信成风,真真假假,一时之间。在没有核查清楚之前,楚质不准备动李明达。
“若是堂堂正正,何须做此等小人行径,可见其心术不正。”范仲淹淡淡评价起来。
谁也没有反驳,毕竟在世人的认知中,一个正直的官员,只要见到对方有过失,无论其地位权势如何。都应该站出来弹劾,这是无可厚非的行为,没人会在意弹劾最终是否成功,只会赞叹官员尽忠职守、不畏权贵、无和nbsp;nbsp;,
然而李明世匿名举报上官,行为本身而言应该没错,但是行径却令人不耻,特别是经过范仲淹的评价,背负心术不正的骂名,众人都知道。从此以后,李明达再无翻身之日。
“下官就是不明白,我与他素无怨隙,为何要陷我于不义。”楚质叹道。
“有什么不明白了。”顾可知轻笑了下,解释道:“这人能力还是有的,精明干练,而且在当地颇有声望。钱塘知县空缺之后,州衙诸官拟定推荐他上位接任,”
“怪不得,原来是下官”楚质喃喃说道。
“有才无德,祸害更大。”范仲淹说道:“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若是让此人占据高个,定非朝廷与百姓之福。”
“太守言之有理。”
( )
第三百三十七章专业人士
二久!后,奉命前尖核杳的衙役诲回,证明刘仁!所言巩砸:击衙、官舍都没有他的踪影,而且又根据李木的口供,从他家里找出那封告密信,经过对比,的确是李明达亲笔手书,种种迹象表明,李明达的确是畏罪潜逃了。
“李明达欲污垢上官且擅自离职,按律当除职问罪。”范仲淹开口说道:“将此事上报朝廷,也不用大张旗鼓的按捕,让各级官吏衙役仔细留意即可。”
众人点头称是,知道这事也算得上是件官场丑闻,已经够丢脸了。没有必然弄得天下皆知,免得让人笑话。
不过这样一来,捉拿到李明达的机会不大,天下之大,人海茫茫,以古代的条件,只要李明达有心躲藏。往深山老木一钻,等过了三年两载。事情淡化,谁还会找得到他,对此众人心里也清楚。
所以范仲淹似乎觉得有些亏欠楚质。又开口安慰道:“老夫与州衙诸位同僚深知楚知县为官清正,岂会听信一些流言蜚语,况且此事已经查明,就莫要把这等小事放在心上,要以疏俊西湖之事为重。”
“下官谨记。”楚质连忙答道,其实他也没有觉愕怨恨不解,毕竟李明达现在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从此隐姓埋名成为黑户不说,还要过着东躲西藏、担心受怕的生活,生怕自己身份被人发现,这种日子。楚质想想就替他可怜。
“太守所言甚是。”顾可知也在旁边插话道:“楚知县,你刚才说耍用开湖挖出的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