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1/5页)

“告诉你们可以,但切莫外传。”吕掌柜轻声道,表情很是神秘。

“那是自然。”

“若有外泄,必有报应

为了知道一些印社**,以后好讨价还价,居然连立誓、诅咒都用上了。

“我们印社情况与别家不同。”的到众人的保持,犹豫了片玄,吕掌柜悄声说道:“为了印发这本书集。我们可是费了好一大批笔钱

“怎么会,难道传言真是如此?”想起坊间流言,以为印社要进贡给楚质,众人恍然大悟,更有个别人眼睛骨碌碌乱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诸位莫要想歪了。”摇了摇头,吕掌柜道:“我们东主立下规矩,凡到我们印社出书,不仅不用花费毫里,反而根据其书作质量,倒给他钱,当做润笔费用

“眸,这是为何?”

众人不解,放在后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宋代,却没有这种规矩,都是客人自费出版居多。要不就是代印,接受书商们的订单。印社从来不主动印书。

“那这样一样,材料成本岂不都是你们印社所出。”众人还在寻思耳社为何这么做,某些人却想到了别处。(未完待续)

( )

第三百六十七章旁敲侧击

”纹是自昌掌柜笑道!,“不讨,按照东辛的说法四“之后。这本诗集版权归我们印社所有,算是独家授权,所得利润,与之无关。”

新奇的术语,令人费解,但是书商们也是精明过人之辈,仔细考虑。顿时安觉其中大有深义,模糊之中,似乎是隐约明白些什么道理。

“独家”难道是只允许西泠印社版印之意,怪不得书上特意标明。”

行有行规,就算没有朝廷的明令,但是经众人默认的就是铁一般的规矩,暗地里不说,明面上还是要遵守的,既然印社花钱拿到了这个特权,众人就承认它的合理性。

或许书商们不明白垄断的概念。但是却不妨碍他们理解其中的含义。自然明白这样做的好处,毕竟做生意基础的行为就是相通有无,我有你无,开什么价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贵东主真是精明过人啊。”想清楚此点,不禁有书商叹服道。

吕掌柜呵呵轻笑,没必要为自家东主谦虚,况且他是这样认为的。

“我说呢,难怪书集印好了也不与我们联系,反而到闹市抛售,原来是急着回本有人恍然大悟。笑道:“投入诸多本钱,是我也心慌啊。”

众人哄然而笑,当下也不多说什么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人家都投下巨资,成本极高,等着回本,哪有降价的可能,反正有利可图,赚少些就少些,薄利多销嘛。

商谈妥当,放下心事,众人吃喝得更加欢畅,笑谈无忌,有人说道:“吕掌柜,贵东怕是初入出版行业吧,你们在底下听差的,也不知劝劝,帮人出书,哪有赔钱之理

吕掌柜笑而不答,逼急了才回了句:“你们不懂,莫要胡言,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有什学问,幸好印了本好书,以楚知县的名气,卖个几万册不成问题,若是摊上一些个默默无闻的落魄文士,你们还不得亏死“话可不能这般说,要知凭借印社那套前无古人的彩印之法,哪愁没生意可做

“哪是,哪是

见众人有意无意的将话题渐引至彩印技术上面,品掌柜岂有不知之理。心中冷笑,虚与委蛇,打起哈哈来:“亏本不亏本倒是次要,吕某最佩服的却是东家此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皆是读书人,只要把这些人伺候好了,借用楚县尊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

“高!”

半响,仔细品味,书商们纷纷表示敬服之意,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人脉。尤其是与官员打好交道,毕竟再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