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5页)

8。打“快仗”(2)

第二仗打满贡,又歼灭了赵保原的1个营,时间也不过30分钟。

经过这两次打击,赵保原部逐渐向即西转移,褚华林的保安团向南退缩在崂山脚下,像热锅里的蚂蚁,东躲西藏。他们边躲边相互告诫说:“八路军打仗就有那么两下快,千万要小心啊!一有疏忽,就可能被他们带着骨头咽下了喉咙!”

(3)

8月上旬,聂凤智再率中海1、2营,第三次秘密进入即东,在牛齐埠以北的寄马埠等村宿营。他们白天封锁消息,夜间出发奇袭。部队走出不久,遇上倾盆大雨。行至即墨城东20多里处,因河水猛涨,挡住了去路,只好在河西岸的村庄,封锁消息宿营,原作战计划不能执行了。警卫员正在给聂凤智烤衣服,1营营长前来报告:

“一个打皋虞时抓来的俘虏兵,因表现积极被补入1营,在站岗时,泅渡过河,向东逃走,十有###是向敌人通风报信去了。”

这个坏消息的突如其来,聂司令闻报皱起了双眉。营长一面检讨,一面建议回兵休整,再找战机。聂司令吸着烟未表态。当夜,他没有上床睡觉,一面要侦察股长找老乡了解河水的涨落情况,一面又看着军用地图陷入沉思。天亮时,大雨终于停了下来。侦察股长报告:

“老乡讲,这条河平时水并不深,雨下得猛,它涨得快,雨停了,到中午河水准会退去。”

聂凤智一听,心里有了底,又思考了好长时间,才躺下休息片刻。

第二天上午,他召集营的干部开会。他说:“敌人遭我两次打击,已向南、向东退缩。从地图上看,鳌山卫离我最远,它北面的四舍山,山虽然并不大,山高也只有320多米,但却很可能是敌军的藏身之地。我决心奔袭四舍山,部队提前在11时前吃完午饭,白天就出发。我估计即墨敌军可能来袭。具体布置是:1营在北路,2营在南路,两个营齐头并进。枪声就是命令,哪里打响,部队就向哪里靠拢。如果扑了空,部队从四舍山沿途搜索返回,再杀它个回马枪。”

提前吃罢午饭,侦察员来报告,河水已降至1米以下,他们已试着过了河。部队集合在河边,准备过河东进。大白天在敌占区实行奔袭,这还是第一次。敌占区的公路路面较宽,聂司令命令部队排成五六路齐头并进,为的是缩短队形,抢时间增强奔袭的突然性。

下午3时半左右,两个营接近了四舍山。

突然,从前面的四舍村里,传出了开饭号的声音。聂凤智精神为之一振,命令1营跑步猛扑过去。村边的哨兵一面鸣枪,一面向村里跑,1营也跟着进了村。敌军一个多营扔下饭碗,边抵抗边向四舍山上撤退。2营在山南面听到枪声,立即抢占了山岭的制高点,协同1营来了个南北夹攻。逼得敌军无路可走,被迫向东溃逃,被追到海边,只有投降。一些顽军慌忙跳进大海,可海水越来越深,怕被淹死,又被迫上岸当了俘虏。

这场战斗从开始到追到海边抓俘虏,前后也不过1个小时,全歼敌军,还俘虏两个训练班,约50多人,都是被骗的当地青年学生,经宣传教育后当场释放。

战后,战士们找到敌军的营部时,桌子上正好放着褚华林的一份命令,大意是;根据可靠人士的报告,###聂凤智部,昨夜因雨受阻于即墨城东,今夜必将故伎重演,向我进行偷袭,各部应提前开晚饭,向南转移,以避敌锋云云。当战士把命令读给聂司令听,他哈哈大笑:

“不就是那个逃跑的俘虏兵报的信吗?”

许多干部都争着要看这份命令,一致称赞:“聂司令料敌如神,又快又精,敌人再狡猾也逃不出他的手心。”

(4)

1946年9月下旬,警备3旅由于疏忽,守灵山没有守住,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