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5页)

呢,去今不远,我们还可以知道儒者的相信《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⑤,并且会请和上到家里来拜忏。

耶酥教传入中国,教徒自以为信教,而教外的小百姓却都叫他们是“吃教”的。这两个字,真是提出了教徒的“精神”,也可以包括大多数的儒释道教之流的信者,也可以移用于许多“吃革命饭”的老英雄。

清朝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近年则有杂志上的所谓“主张”⑥。《现代评论》之出盘,不是为了迫压,倒因为这派作者的飞腾;《新月》的冷落,是老社员都“爬”了上去,和月亮距离远起来了。这种东西,我们为要和“敲门砖”区别,称之为“上天梯”罢。

“教”之在中国,何尝不如此。讲革命,彼一时也;讲忠孝,又一时也;跟大拉嘛打圈子,又一时也;造塔藏主义,又一时也。有宜于专吃的时代,则指归应定于一尊,有宜合吃的时代,则诸教亦本非异致,不过一碟是全鸭,一碟是杂拌儿而已。刘勰亦然,盖仅由“不撤姜食”一变而为吃斋,于胃脏里的分量原无差别,何况以和尚而注《论语》《孝经》或《老子》,也还是不失为一种“天经地义”呢?

九月二十七日。

(原刊1933年9月29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

①达一即陈子展(1898—1990),名炳堃,字子展,达一是他的笔名之一,湖南长沙人,学者。早年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因投身大革命被当局通缉。后避走上海,任南国艺术学院教授。1933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著有《唐宋文学史》等。其《文统之梦》刊于1933年9月27日《申报·自由谈》。

②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南朝梁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文学家。早年依傍沙门。天监初入仕,官至东宫通事舍人,为昭明太子萧统所重。晚年于定林寺出家,改名慧地。其著《文心雕龙》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经典。

③《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佛教经典。维摩诘,旧译净名、无垢,相传为古印度毗耶离城居士,曾与释迦牟尼的使者文殊师利等论辩大乘教义,宣扬在家修行同样可以“通达佛道”。故最受士大夫文人欢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小字维摩,唐王维字摩诘,皆取此义。

④唐有三教辩论三教指儒、道、释(佛)。唐代的三教辩论又称“三教论衡”,高宗显庆年间就举行过“三教论衡”的宫廷论辩。但唐代官方意识形态似乎更倾向于三教同源,如武周圣历中张宗昌、李峤等奉敕纂修《三教珠英》,以后玄宗本人也先后“御注”三教中最基本的典籍《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这里所说“后来变成大家打诨”,指咸通年间俳优在懿宗面前以“三教论衡”为话题作谐戏表演,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引《唐阙史·俳优人》。

⑤《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旧传宋代李昌龄作;《文昌帝君阴骘文》,旧传晋代张亚子作。二者均为通俗性的道教经书,其中融合了儒教的伦理思想和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

⑥杂志上的所谓“主张”指胡适等人1922年5月14日在《努力周报》第2号发表的《我们的政治主张》。该文首次提出“好人政府”的主张。

禁用和自造

据报上说,因为铅笔和墨水笔进口之多,有些地方已在禁用,改用毛笔了。

我们且不说飞机大炮,美棉美麦,都非国货之类的迂谈,单来说纸笔。

我们也不说写大字,画国画的名人,单来说真实的办事者。在这类人,毛笔却是很不便当的。砚和墨可以不带,改用墨汁罢,墨汁也何尝有国货。而且据我的经验,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