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4/4页)
断了几乎整个士大夫阶层。
这赵雍这个千年难得一遇的另类君主却似乎打破这种模式,他唯才是用,但凡才华之人便破格提用,根本不管公族和世家的利益。在他手上,肥义、楼缓、赵颌等一大批的寒门子弟跃居高位,相反大批资质平庸的世家子弟失去了高官厚禄,反而要向那些草民出身的大臣行礼。到了最后主父强行推行的“胡服骑射”更是让整个士大夫阶层和赵雍离心,这项伟大的变革虽然使赵国迅速强大了起来,却也极大的损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赵雍不再是各家拥戴的君王,反而成为了破坏传统的异类,在朝中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
昔日赵雍禅位赵何,举朝竟然没有一声反对的声音,士大夫用一种难得默契见证了赵国权利的更替。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离经叛道的君王更加糟糕了。赵何自由乖巧伶俐,性情温和,待下也是口碑极好,在这些士大夫心中,赵何才是一位合格的赵国君主。所以面对主父的卷土重来,这些人自发的会形成抵@制力量。
第一百四十三章 激流涌动(二)
这些年来主父只是一心治军,对朝中事物大多并不放在心上,唯一能保持他在朝中影响的就是肥义。可是如今肥义态度不明,每日只是尽忠职守,从不卷入到主父和赵王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他为相邦多年,再加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朝中的声望极高。可以说当年肥义是主父在朝中唯一可以值得完全信赖的人,也正是因为有他,赵雍才能长年不在国都中赵国却不生乱。
如今肥义的中立态度也让主父在朝中的影响力所剩无几,赵雍仿佛一夜间恍然醒悟,他在朝中几乎是毫无根基可言,那些大臣们,哪怕是他亲手提拔的臣子们,对他大多也是抱着一种不欢迎的态度。临朝一月有余,每日议事之时,凡事赵雍提出异议时,殿下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没有人反对,同样也没有人赞成。
大臣们的抵触心理非但没有让赵雍心灰意冷,相反反而激起了他的熊熊斗志。
他赵雍是什么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君王,如果这么容易就屈服了,那他赵雍就不是赵雍,也不配是赵雍。
他首先让楼缓出任右师一职,拥有了上卿的身份,为他在朝中四处活动,拉拢一些意志并不坚定的人。要知道朝中反对他的势力并非铁板一块,彼此之间依旧有着矛盾,这也为赵雍拉拢人心提供了契机。另外肥义的中立也为他和儿子之间提供了缓冲的空间,至少肥义是自己相交多年的挚友,一直是自己政策的坚定拥护者。
他之所以不肯一路既往的站在自己这边,无非是因为赵何的缘故。对肥义而言,对赵国的忠诚远远高于一切私人感情,而如今的赵王正是赵何。
相比较在朝中处于的劣势,赵雍他在军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如今赵国最为精锐也是最为核心的骑兵军团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这些人对他的个人崇拜是毋庸置疑的。而赵何虽然是赵王,但对军中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大半的将尉们都没有见过他的样子。一旦主父出现在军中,这些年轻的将士们必然会毫不犹豫的追随。
但是这也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赵雍为王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曾经进行过军制改革,规定但凡五百人以上的士卒调动,都必须有赵王赐予的虎符才能调动。赵雍征伐中山时,曾手持着调动全**卒的“大将军”符,凭此才将大半个赵国的军事力量都调动了起来。在返回邯郸后,战事也已经了解,赵雍便也没有继续留着虎符的理由,便将虎符再次上交。
按照楼缓的建议,是不应该这么早就将虎符上缴,留在手中有备无患更为妥当。但赵雍思虑了再三,还是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