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第1/2页)

“怎么回事?什么人?”

“是老刘回来了?怎么这么大动静?”

听到门响,呆在屋里的邱言舅母、嫂子和姨母刘氏都走了出来,但接着就被院子里的阵势吓住了。

“你们、你们是什么人?”

院子里站了七八个人,虽不是各个人高马大,但痞里痞气、各自冷笑,却也有一番慑人威势,更何况,为首的还是名军袍在身的兵卒。

刘氏三人都是普通妇人,见到兵卒到来,更破门而入,立刻就心慌起来。

“几位……”邱言的舅母状着胆子上前,开口询问。

“少废话!邱言呢?让他给爷出来!”

兵卒尚未开口,就有一人叫了一声,将刘氏几人吓了一跳,面色苍白,邱言的嫂子更是吓得微微发抖。

“恐吓妇孺,这算什么行径?传扬出去,可是要被人耻笑的。不过,你们这种人,应该是不怕污名,早就习惯了。”

这时,有男声从刘氏等人身后传出,跟着就有脚步声响起。

“王巧儿,这次你的胆子壮了不少。”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但是落到院中几人的耳上,却让他们心中莫名一寒,有种老鼠见到猫的感觉。

压下心中寒意,那叫嚣之人循声看去,入目的是邱言略显单薄、但是挺拔的身影。

“是你!”王巧儿下意识的退后一步,随后惊觉,强打精神,冷笑起来,“邱公子,咱们又见面了,只是这一次,我王巧儿可不会再被你用言语给诓住了。”

这开口说话的人,正是王巧儿,几日前他被邱言以言语威慑了一番,仓惶离去,今日却又领了其他泼皮杀了回来,还将驻守城门的李姓兵卒都给请来了。

邱言并未理会叫嚣的王巧儿,而是背对着他,温言安抚舅母等人。

“这些人是怎么回事?来找你的?你招惹他们了?”姨母刘氏低声询问。

“是啊,言儿,这可如何是好?你舅父他们都不在,要是出了事……”舅母脸上惶恐。

邱言笑着道:“不碍事,都是些小人,小人下达,见势忘义,善见风使舵,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他们今天过来是好事,交给我就行了。”

王巧儿被晾在一旁,见邱言浑没将自己等人当回事,话语间更流露出鄙夷,他不禁怒火中烧,仗着人多势大,踏前一步,就要发作。

只是,还没等他的话说出口,旁边就有一个阴测测的声音响起——

“邱公子,好毒的口舌啊,不知在你心中,我是不是也算小人?”

开口的,正是那李姓兵卒,他前行一步,嘴角含笑:“那日,你诓骗李某,说自己是游学归来的学子,我一时不查,放你入城,结果昨日才知,你哪是什么学子,明明连秀才功名都没有,是个从南边逃过来的难民!你说,这欺瞒之罪该不该罚?”

“当然该!”王巧儿在旁附和起来,“若是不罚,那还有王法么?让我这些良民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就是!该抓!”

“李爷都敢骗,这还得了!”

“刘怀、刘越都被赶出潘府了,这穷措大还有什么好依仗的?”

“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

“好一句‘良民’,好厚的面皮,这颠倒黑白的功夫,你王巧儿算是造诣不凡,”邱言闻言,转过身来,直视王巧儿等人,“还未请教,邱某犯的是什么罪?莫非,在咱这大瑞国,连‘逃难’都成了罪名,不知太祖‘立仓救灾’的律令何时变了。”

逃难当然不是罪名,但历朝历代对逃难流民都深有戒备,以防民变。

只是,远宁府境内的这次难潮,只涉及境内几座村寨,人数不多,按着大瑞律法,当地官府是有疏导之责的,不光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