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 (第4/5页)

周赫煊说:“川军每年4000多万军费,占到全国总军费的九分之一,老百姓早就苦不堪言。不管中央政府是否要求整编,我都觉得川军应该裁军,实行精兵简政。四川早就统一了,养那么多军队打谁?而且现代军队不似古代,不是人多就有用。”

“倒也是。”刘湘点头说。

周赫煊笑道:“我知道甫公有苦衷,裁军问题牵扯太大。但现在正是好机会啊,不如答应中央的整军要求,换来中央对四川的赈灾。整军期间,把那些不听话的兵头子都摁下去,借着中央大义没人敢反对。这样一来,既交好了中央政府,又稳定了川军内部,何乐而不为?”

“这个主意不错,我再考虑一下。”刘湘笑得有点奸。

答应中央政府整军,意味着川军国家化,人事、指挥、经理等权都要收归中央。但凡事都可操作,川军越早答应整军计划,常凯申就越会给好处,因为可以给西北军、东北军做榜样。

到那个时候,不但中央加强了对川军的控制,刘湘也会加强对川军的控制。比如范哈儿,刘湘一直看此人不顺眼,整军的时候明升暗降,直接把范哈儿撸成了光杆司令。范哈儿对此喊不敢反抗,因为刘湘有中央大义在手,反对整军就是反对中央政府。

最重要的一点,刘湘快撑不下去了。川军每年4000多万的军费实在太庞大,再遇到百年难有的大旱灾,若不尽快整军裁撤,到了下半年必然发不出军饷。

似乎老天都在保佑中国,四川大旱虽然带来无尽苦难,却加快了川军的国家化速度。再配合西安事变,西北军、东北军和红军都在抗战初期,快速完成中央整军计划。

这对抗战是非常有利的,至少在名义上和编制上,常凯申统一了中**队,否则各种五花八门的番号打起来更头疼。

798【副使】

周公馆热闹非凡,刘湘前脚刚走,何应钦第二天就来拜访。

自从西安事变之后,何应钦算是军界第一红人了,至少在表面上只这样的。实际上,他在事变期间,担任的是“土木堡”于谦的角色,让老蒋和宋美龄非常不高兴。

当初老蒋被扣,宋美龄吓得要死,写信命令何应钦立即停战。何应钦却代行老蒋的总司令职务,一边让军队向西安进发,一边联系川军、桂军等地方军阀,同时还把汪兆铭请回国主持大局。

大概意思是让张学良赶紧放人,不放人就打,老蒋死了无所谓,还有汪兆铭继任当元首。

老蒋对此能高兴吗?他恨不得直接把何应钦枪毙了。

但面子总要做的,特别是常凯申回到南京以后,多次公开表扬何应钦,并说自己能够安然脱身,全靠何应钦对张学良施加军事压力。

何应钦的军备部长位子虽然保住了,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半个月前,老蒋派他到四川商讨川军整编问题,何应钦十分卖力,恨不得马上就做出成绩立功。

连续多日,何应钦都在川军各部视察,这两天跑又来了重庆。

一到重庆他才发现,这里名声最响亮的并非刘湘,而是呼风唤雨的周神仙。不仅街头巷尾在议论,就连重庆的军队里面,大头兵们提起周赫煊都要交口称赞。

遇到这种情况,何应钦觉得必须拜码头,说不定哪天周赫煊还可以帮他美言几句。

周赫煊笑呵呵的迎接:“何部长大驾光临,真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明公客气,”何应钦感叹道,“我这半个月,在四川各地走了一圈,到处都流传着周神仙的故事。做人做到这番境界,鄙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周赫煊无奈地说,“四川的旱灾依旧很严重,天公不作美,各地春雨不至,春粮歉收已成定局。只希望中央政府能够早早拨来赈灾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