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部分 (第2/5页)

的言语在翻腾,努力的驱赶着脑海里的奏章言语,一边接过夏至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脸。

“侯思止、王鸿义此事儿想必你们三人没有不清楚的,如今朝堂之上,不清楚的怕是只有那些,自己吓唬自己的,或者心中也存有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一时之间看不清楚此计谋,而更多的人,显然经过这几天的思索,隐隐约约都明白了吧?”李弘自己揉了揉脑袋,而后从书桌起身,走到那一片会客区,在主位上坐下说道。

李弘心里很清楚,这种浅显的计谋,想要瞒过这些浸淫朝堂多年的老油条,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毕竟,这些处在官场、身居高位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从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之中爬上来的?

想要瞒住所有人,李弘自己压根也没有想过,但如果能够为朝堂剔除、震慑一些这种喜阿谀奉承,靠讨好皇家来升迁仕途之人,就足够了。

指望整个朝堂、整个大唐的官员,每一个都像自己心中所想那般刚正不阿、为人处事正直清廉,公平公正,为大唐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但只要能把这股极尽丧心病狂的态势遏制住,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中,那么就已经算是圆满的成功了。

与饱暖思淫 欲是一个道理,当大唐富强到在官员眼中,认为已经没有其他办法,来彰显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时,就会有人想出其他歪门邪道的办法,用来蛊惑皇室,彰显其独一无二的特性与皇权的威严。

所以,李弘经过这几天的思考,对于自己活埋侯思止与王鸿义二人而致死的事情,已经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甚至在此时想起来,他还觉得不够严苛!

但杀人不过头点地,人已经死了,而且加上后面的手段,也达到了自己震慑、警告朝中官员的目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追求死人的罪责了。

狄仁杰远不像是上一世电视剧中所演的那般刚正不阿、为人正直,相反,这家伙在李弘的心里,一直处于黑名单或者是需要保持警惕的名单之中。

狄仁杰为人圆滑、世故,整个官场对他来说早就已经是驾轻就熟了,任何集团、或者个人之间的斗争,其实都逃不脱他敏锐的触觉。

哪怕是皇室宗亲里杂七杂八的事情,也同样是逃不过狄仁杰那敏锐的触觉,只是他很能把握自己的分寸与皇家的底线,从来不参与这些事儿,也很少与皇室宗亲交往走动。

这样一来,反而是让皇室宗亲,甚至一些官员觉得狄仁杰为人清高,不愿意与他人结伴为伍。

但在李弘看来,这便是狄仁杰的厉害之处,因为他能够把自己原本暴露在人前的缺点,变成在别人眼里的优点!

处事圆滑能够在狄仁杰的平日行为里,变成了他人眼中的为人清高,这一点儿,就是李弘也不得不佩服。

官场上不乏善于不懂装懂的人,这种人很笨,也很多,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可以靠不懂装懂混进某一个官场圈子里,但其实人家早就把他看透,只是不愿意点破罢了。

但懂却装不懂的人很少,因为这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份发自内心的自信,狄仁杰就有这种自信。

而且他还能够很好的把握住,什么时候该装不懂,什么时候该坦诚自己懂!

“是,殿下,臣等明白殿下的苦心。臣也不得不佩服殿下的计谋,以一个不确定的真相,就震慑、遏制住了这种朝堂风气,远比用更多的人的性命来警告、震慑其他人,收获要大的多。而且还得以保全维护皇室之声名不受损。”狄仁杰含笑坦诚的说道。

“既然你们都明白,那么就应该明白,如果不遏制住这股势头,将来这种风气会对大唐的江山社稷危害有多大,而皇室的声名也将毁于一旦,所以,如果以后再发现这种言论,直接送进大牢问罪。”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