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2/4页)

来了,下半季种了点绿豆,长得还挺好,外面的水池子冬日里也没有结冰,就是水位保障不了,有时候少的,只够自家人用的,村民就自动再到山里去取水,开了春,才慢慢儿的涨回来……”。

…还有院子里曾经逆天的药田和菜畦,去年冬日也正常了,三胖儿爹就挖了药材最后卖了一茬儿,菜畦蒙上了草垫子,勉强能长一些嫩苗可以改善一下生活质量。

内中的原因么,估计只有阿珠本人跟三胖儿明白。

挽娘也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阿珠你家里来了不少信,我都给你收着,吃完饭你去看看。”

这一次东去,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忒多,竟然完全遗忘了去找找李家的铺面传递书信呢!

还有——阿鼻村的水和田地,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恢复了正常状态,那么,陈家庄的田地出产,又会如何呢?

离家太久了,以至于,渐渐模糊了对于李官镇与陈家庄的记忆,包括,父母姐姐弟弟们的模样……

可是这日子实在忙活儿,迟来的早饭还没吃完,等到心焦的刘家父子,终于按捺不住激动之情了,在外面把院门拍的山响。

其实目前家里也没啥秘密了,阿珠吞下半碗稀粥,起身迎出去。

两个医痴进了门,围着一摞一摞的海带又是闻又是摸,这黑乎乎的绿不唧的散发腥味的东西,就是颖县百姓的救命药材?

“昆布,这就是传说中的昆布……”。

小丫头打断了他们的探索行动:“刘爷爷,刘叔,都进屋说话吧,正好,咱们需要好好计划一下昆布的推广方法。”

任凭这东西怎么个有用法儿,老百姓不认可你也没辙不是?

说起正事儿来,阿珠浑然忘记了刚才还在惦念李官镇的亲人,家书也没来得及看,颖县的大脖子病,才是关注的重点。

到后来,三胖儿跑出去招来了阿鼻村的里正,那个艰难的包着一根大脖子的老汉子,转个头都觉得困难了。

听到了是为治疗大脖子病的药材开路,里正哭的稀里哗啦的:“为什么不早些找来这些药材啊?呜呜——,我先买些给一家人吃吃,呜呜——儿媳妇都不肯让我抱孙子,怕给孩儿过上病——呜呜——”。

就连哭泣的时候,脑袋也是后仰的,如今的里正,连低头的动作都做不了了……

也正是因了这样一个悲惨的实例存在,阿珠更加坚定了要把这件事做到底的决心。

大家分头行动,里正去找颖县的父母官通融,刘郎中父子去联合所有从医的同仁,三胖儿在颖县租门面销售昆布,阿珠在家做策划,务必把昆布的做法儿尽善尽美的介绍给百姓。

于是,没有几天的功夫,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就提前了千年出现在大街小巷,昆布的烹饪方法和药用价值书写的清清楚楚,上面还有十几个甘愿冒险做出头鸟的郎中的签名,大力推荐百姓们多加食用……

颖县县令姓王名希仁,是个聪慧的,虽然尚且不敢公然认可昆布的药用价值,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会在私人场合提几句自己一家人也在食用昆布的事情。

三胖儿租赁的店铺开张的前十天,昆布都不收费,每家凭户头证明领取一斤的量试尝,十日后售卖价格是十文钱一斤,二十日后提升到二十文一斤。

而一众郎中的海带试验品是无偿供应的,他们约定,各自斟酌用量给病人试用,随时做好医患病情变化记录,然后定时碰头共同协商调整医案。

…阿珠也很忙碌,昆布铺子跟各家医馆常常能见到小丫头的身影,甚至,在颖县的几家酒店饭馆,也因了她的百般推荐,增添了几样以昆布为主体的新新菜品。

“辣炒昆布丝”“凉调昆布丝”“昆布萝卜排骨汤”“”昆布豆腐汤“黄豆昆布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