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5页)

有媒体称赞金亚琴和徐晶蕾是质朴自然的表演,没有掺杂一丝的杂质。

这种说法略显夸张,不过日本观众喜欢这部电影是不争的事实,在接下来的放映中,《我们俩》几乎场场爆满,在电影节上人气高涨。

面对这种情况,电影学院的学生自然兴高采烈,作为导演的林晓玲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日本记者惊讶于导演和主创团队的年轻,这些人还在电影学院上学,这是他们的毕业作品,这个发现让《我们俩》更受关注。

这时候,一位叫做市山尚三的日本电影人找了过来。

他是东京国际电影节其他单元的负责人,同时也在日本著名的电影公司松竹映画任职。

他想得到《我们俩》在日本的放映权,以及参与这部影片的推广工作。

此人在亚洲电影圈子里小有名气,担任过多部影片的制片人,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

这么说吧,市山尚三主要的工作就是发现那些有潜力的青年导演,用少量的资金投资这些导演的影片,并把这些影片推向各大国际电影节。

在影片获奖后卖出版权,收回投资,赚取利润。

你可以说他提携青年导演,为那些处于困境的导演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说是一笔投资。

青年导演的电影往往很大胆,具有想象力,又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没见过一个刚毕业的导演就能拍摄好莱坞大片的,都是从小成本电影开始。

只要投资一两百万就可能获得丰厚的收益,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当然,青年导演失手的几率很大,投资也可能会赔本,存在着风险。

市山尚三不是慈善家,看到青年导演就投资,他会找那些有潜力的年轻人,这些人拍过一两部片子,有一点经验,还没有成名。

他会通过各大电影节来发现这些人,一旦选定目标,就会介入进来,帮助青年导演规划以后的电影道路,同时也从这些导演身上赚钱。

像这样的幕后推手在电影圈子里很常见,各个国家都有,能帮扶青年导演的成长。

如果有条件的话,林子轩同样会做这样的事情,在帮人的同时还能赚钱。

市山尚三看了《我们俩》后,觉得这部片子在日本应该会有市场,虽然较为小众,却难得的契合了日本国内的实际情况。

如果从独居老人的角度进行宣传,就算不能火爆,也能吸引一部分观影人群。

再说,这位尚未毕业的青年导演展现了自身的导演才华,对于女性细腻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在电影圈子里,女性导演并不多见。

他认为林晓玲具有一定的潜质,可以适当的进行投资。

这是市山尚三上门的目的,想和林晓玲谈谈,听听这位导演的想法,从而做出判断。

林子轩对市山尚三的介入没有意见,国内电影人在海外缺少发行渠道,尤其是像《我们俩》这种小成本影片,连后期宣传的资金都没有。

市山尚三能利用他的人脉做推广,让更多的片商看到这部电影,这是好事儿。

林子轩怎么说也去过威尼斯,遇到过这类人,比如法国电影人让路易和意大利电影人马克穆勒都是如此,这两位对华国电影尤为感兴趣。

至于市山尚三想要投资林晓玲,这也没什么。

自从国内电影行业的政策放开之后,合拍片将会成为主流。

在九十年代以前,准确的说在一九九三之前,绝大部分的大陆电影是由国内的制片厂全额投资,在这之后,海外资金开始进入大陆的制片领域。

最先受益的正是第五代导演,张亿谋等人从此脱离了制片厂的束缚。

海外资金的进入不仅为导演提供了充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