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5页)
古人完全不同。草原的民族一旦入关,就会被腐蚀被消融,不是放松心智到头来被赶出来,就是被同化不见了。
也许是年轻人固有的叛逆,噶尔丹死后,阿格策望日朗向往起关内的世界。他对自己说清国并不像噶尔丹说的那么不堪一击,他们是最强大的敌人,他应该去看看敌人是什么样子。先几次悄悄跑进嘉峪关,学会汉话后,又跑到中原和江南游历了一番。还娶了个实际上是汉人的妻子。
他在关内看到的情景毫不乐观。满人再次入关,吸取了祖先和其他游牧民族的教训,大量采用汉人,平三藩定台湾后,把个江山统治得铁桶一般。有所不满的汉人大多是读书人,只能动动嘴动动笔,成不了气候。不同于准噶尔三面环敌,清国东面南面除了海就是几个小国,没有威胁,漠南蒙古早已归附。原本漠北喀尔喀部虽然接受清朝皇帝所赐扎萨克,并有九白之贡,却并不臣属于清国。噶尔丹东进,反倒迫使喀尔喀归附了清国。
康熙皇帝精明干练,极有魄力。被虏后封为一等侍卫的色卜腾巴尔珠尔一直住在北京,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很清楚爱新觉罗氏控制蒙古各部的手段,直接地告诉他,康熙活着时,准噶尔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只有等到清国衰弱了,发生大的内乱,蒙古才有可能统一。
西藏一直是准噶尔的朋友,即使拉藏汗当权,也是想与准噶尔联姻,而不是发难。他一直担心准噶尔远征西藏会给清国提供绝好的进兵借口。毕竟七千人对于泱泱大国的军队不算什么,就是七十万,康熙也派得出来。如今,青海诸台吉已经被康熙皇帝分化瓦解。如果西藏也归附了清国,准噶尔从此四面受敌。
准噶尔的生存和繁荣是最重要的,不能立足,何谈理想?可他希望与清国和平友好的愿望得不到父汗和叔叔的理解。他们把结果当作了原因,认为他被楚言迷惑,失去了勇气,忘记了荣誉。
其实,楚言从不主动和他谈论政事,虽然她对很多事的看法都有独到之处。原来,她早就知道结果,不过不想干扰他吧?
任他殚精竭虑,磨破嘴皮,换来的不过自己名声扫地,准噶尔还是滑向既定的命运。
一个身材颀长的少年一身狼藉地跑进院子,打断了阿格策望日朗的静思。
看见父亲,少年脚下微微一顿,掉头就要往自己屋子去。
阿格策望日朗在心里叹了口气,高声唤道:“哈尔济朗,过来!我有话对你说。”
哈尔济朗心不甘情不愿地站到父亲跟前。
“打架了?”
“没。”
阿格策望日朗上下扫描一遍,突然伸手往他的肩膀抓去。哈尔济朗疼得大叫。
“这是怎么回事?”
“被石头砸的。”
居然有人拿石头砸他儿子!真把他当面人了?阿格策望日朗的眼睛危险地眯了起来:“谁干的?”
“罗卜藏索诺。”
索多尔扎布生出来的好儿子,以大欺小,拿石头砸侄儿,有能耐!阿格策望日朗磨着牙暗想怎么给那母子一个教训。
哈尔济朗偷眼看着父亲,吞吞吐吐地说:“他也没占到便宜。现在的样子比我还难看。”
阿格策望日朗皱着眉,盯着他身上的黄黄绿绿灰灰黑黑,抽了抽鼻子:“怎么弄了这么一身?真臭!”
哈尔济朗满不在乎地看看身上:“鸡蛋,瓜菜,鸡屎,羊粪,谁知道集市上还有什么。”
“你这个样,要让你母亲看见,会怎么说?”
“妈妈被你们关在赛里木湖,看不见。”
父亲瞪着儿子,儿子瞪着父亲。好半天,阿格策望日朗先败下阵:“臭死了!先去洗个澡,换身衣服。以后从外面回来,收拾干净了才许进这个院子。你母亲最爱干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