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3/5页)
是倭国。而后者的概率非常大。
果然,几人才坐了没多久,那留在原地打探情况的侍卫就回来了。
“启禀天皇、天后,那企图靠岸的船队乃是倭国派来的,随船载有百名百济人……”
“倭国的船队,载着百济人,这是怎么回事?”吴诩不由奇道。
那侍卫道:“属下听刘都督询问那倭国使者,却道是倭国派船过新罗来是为了接倭国遣唐使回国,那些百济人是顺路乘船回来归附大唐的……”
这个说法听起来倒也合理,不过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吴诩蹙眉想了想,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李小九陛下则是微微一沉吟,便道:“这些人是不是还想见朕?”
那侍卫闻言,不由抬头看了李小九陛下一眼,忙道:“圣人说得不错,那倭人竟然知道您和娘子在金城,还请求拜见……”这一点实在可疑!
就算大唐上下都知道天皇天后道半岛来巡幸了,可他们的具体行程又怎么会被远在千里之外的倭国查知呢?!
其心叵测,可见一斑。
可是,人家既然千里迢迢来了,也不能不见吧?
还有那些百济人的意图,吴诩也有些好奇。
照理说这些人在倭国待得好好的,完全没必要跑回来啊。
“你回去转告刘都督,让他们派代表来觐见吧……”吴诩到底还是担心倭人有什么阴谋,便对那侍卫道:“觐见的人数不许超过三人,其他人全部送到别院,不许随便走动……”
那侍卫忙不迭的应了,见李小九陛下没什么异议,立刻回去传旨去了。
“阿武,你也太小心了……”见没了外人,李小九不禁笑道:“我想那些百济人必是听说了朕对扶余氏的优待,所以才重返故土,归顺大唐来了……”
吴诩不由白了他一眼,道:“就算那些百济人想回来,我看倭人也不肯放的,更不会好心好意送他们回百济!”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你说倭人?”青年倒是颇不以为然,笑道:“我想他们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大唐……”别忘了他们还等着大唐的粮食救命呢!
这么一想,倭国派了几十只船到半岛来接遣唐使,也不是没理由的。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这大唐的救济粮没这么快能到半岛而已。
见父母两人对倭国来使的态度不一,太子殿下也开口表达了他的意思:“阿娘所虑也不无道理……”
吴诩闻言,不由得意地看了李小九一眼,后者只是笑。
“不过,见见来使,探听探听对方的意图也无妨。”李弘小朋友这话倒是更倾向于他爹的。
二郎是一如既往附和他兄长的意思的。
四人里面有三人的意见统一,吴诩便也不好多说什么。
于是,倭国使者和两个百济流民代表进了金城行宫见驾。
吴诩和李小九高踞上座,李弘和李贤二人分别坐在二人之下。
倭国的使者是个三十岁左右的清隽男子,原名多品治,因避讳天皇李小九陛下的名字,改为多品谦,是倭国一名中级官吏,品级职能相当于大唐的礼部员外郎的样子……
至于那两名百济人,据多品谦介绍,一名是原百济王扶余义慈的远房堂侄扶余善光,一名是原百济内臣佐平之子真沙岚。
果然如李小九之前所说,这两人见了圣驾之后,就表示他们听说了原百济国主一家在大唐颇受优待,百济旧土上的百姓在大唐的治理下安居乐业……
两人当初逃亡倭国,带去了几千臣民,都十分思念故国,希望堂皇陛下能宽宏大量接纳他们这些海外遗民。
两个年青人说得极为动情,不一会儿就涕泪交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