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5页)

说过的,那可是长安城的中轴主线,凡是挨着朱雀大街建的坊都是高级住宅区,交通最便利不过了。

其他人可不像吴诩那样是个地理小白,纷纷道:“圣人果然疼爱九郎,这样就算日后九郎出宫住了,来回也方便……”

就是李明达,也比吴诩更了解长安的地理。

“纵然如此,九哥也住得太远了!”小萝莉很不高兴,她本来就一点也不愿意李治搬到王府去住的。

如今听说晋王府建在了长安城南,那么偏远(?)的地区,李明达不由得又气又急。

李治元服以后,周尚仪就以晋王已经成人为由,严格控制兄妹俩会面的次数,每次李治来万春殿还得打申请作登记,殿中宫眷(如吴诩)也尽量不让出现在他这个成年亲王面前……

李治来万春殿除了看望妹妹外,本来就还怀有小小私心的,忽然被周尚仪这么一约束,略感心虚。

于是,苦逼的单相思少年不敢频繁地往万春殿跑了。

李明达为此已经相当不高兴了,连吴诩都被饱受怒火袭击——因为小吴同学这个侍读女官还兼任嫔妃的义务(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成年皇子是不好随便见后宫的,传出去被人弹劾了就不好了。再加上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小吴同学也是竭力附和周尚仪的做法,这样以二对一,小萝莉完败。

而李小九成婚后,被他爹正式拎到朝堂做童工去了,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就更少出现在万春殿了。

李明达只道是小哥哥娶了新妇忘了妹妹,为此还迁怒上了新上任的晋王妃王氏……

“九哥又不是朝臣,孤要见他,就这么难吗……”小萝莉说着说着眼泪都掉下来了。

众人慌忙劝解起来。

“贵主儿若是想念九郎,也可去千秋殿看他……”话说小萝莉在李小九新婚那段时间挺喜欢往千秋殿跑的啊,怎么后来又不愿去了呢?

难道是跟王氏闹别扭了?

吴诩想了想,发现李明达卧病以来,千秋殿那边只送了一份中规中矩的慰问品和一封文绉绉的慰问信过来,王氏这个嫂子竟然还没亲自来看望过小姑子呢。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世家的规矩呢?

新妇不能看望病人什么的……

吴诩不太懂这些,也不好问,免得被人当土鳖,于是她又对李明达道:“您还在病中,倒是该好好休养,等痊愈了,去哪里不成?就算九郎日后出了宫,您也一样可以去找他……”

吴诩话音刚落,就听阿橘来报:晋王妃来看望公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王姑娘来了……

小吴同学,你可表淘气哟~~~

第五章 夺嫡 19

晋王妃王氏的娘家太原王家,是这个时代著名的大门阀大世家,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祖上可追溯到东汉司徒王允。就是像太子妃苏氏这样两朝掌权的名门望族,在太原王氏面前也要逊色许多。

当年老李家为了抬高自家身份,硬是认了老子李耳为祖宗,归在了陇西李氏门下,纵然如此,李二陛下的这一支的名头还是没比暴发户好多少,五姓人家极少愿意拿本宗儿女与他家结亲的。

李二陛下一气之下,就让人重修《氏族志》,以权谋私把自己家放在了第一等,把外戚外放在第二等,把原本第一等的山东大世家降到了三等。

尽管如此,延续多年的正统门阀观念仍然未能被打破,无论是山东士族还是关拢门阀,都仍然坚持传统的家门风教,在婚姻上自矜高贵,轻易不肯与皇室联姻。

在这个‘宁娶世家女,不尚皇家主’的时代,李小九能够娶到王家的女儿,真算是走了大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