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2/4页)

基的“优兵”也早已经如同大清的八旗一样骄奢难制,不堪一击了。

胡鳌萍还没有开口,边上另一名参从脱口问道:“为何不能!”

郑陀扫了扫这位名叫丁朝一的御史台都御史,口中淡淡的回答道:“丁大人,主府与阮逆罢兵言和已经有十五年了,各地士伍多未操练,又如何能战胜打败了大清军的郑军。”

丁朝一眼皮微跳,他知道自己问了一个错误的问题,须知道当年主府与阮主停战是因为现今的郑主郑根在当世子之时统兵南攻阮氏不果而被迫罢手言和的,这个时候他揭伤疤,焉知道不会触怒了上座的独裁者。

所以,他一边用眼睛的余光偷窥着郑根的表情,一边义正严词的责问道:“一年多前,主府曾与明郑相约攻打阮逆,本官记得当时曾经操训过一段时日将士,如何今日安溪公又言道军士年久失操,莫不是惧畏了北虏。”

这话问道根上了,当初向郑藩称侄之后,依据约定郑主的确操练过一段时间士伍,但是很快就停止了下来,一方面固然是财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承平之后,从上到下的畏战情绪在作怪,而且说到底,这件事最终还是能扯到安于逸乐的郑根头上。

郑陀注意到郑根的脸色变化,肚中暗笑,但回应的语气还是很平缓:“丁大人,我等武人战死沙场是应该的,并没有什么畏难不畏难的心思,只不过动员大军是要花钱的,大人可知道北虏什么时候就发兵了?”

没错,郑主现在处于两难,动员大军抵御的话,不知道明郑什么时候过来,万一花了偌大的开销,对手姗姗来迟,那不用打经济上就破产了,可若是暂时不动员大军,郑军一下子就打过来了,那同样也要完蛋。

丁朝一无言以对,边上的兵番知番李用男踏上一步:“臣以为明人如今还在与大清对峙,所谓南轻不过是大言恫吓而已,不足为虑。”

“李大人,”莫陪从重新站了出来。“据明郑使者所言,清郑之间已经在议和了。”这个消息又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是的,一旦北方两个死敌暂时握手言和了,那明郑大军南下就不是虚言。“当然,这也可能是对方在虚张声势,但也不能不防啊。”

“主府能不能请红毛夷出面助战?”听了半天不响的国老黎恩光开口道。“北虏不可商议的一条就是排除荷兰对我安南的影响,想必红毛夷知道一定会很恼火的,如此主府或可以借夷制蛮,维持眼下格局。”

“红毛夷又不是没有跟北虏打过,结果还不是奈何不了对方。”礼番付杨道篙站出来否定道。“而且红毛夷在安南的利益远不如同大明通商的利益深厚,且大明又没有紧张红毛夷在安南继续通商,臣下以为红毛夷未必会替主府出头。”

众人一阵沉默,是啊,打仗打不赢,拼利益又拼不过人家,这可怎么才好。

这时,以大理寺正卿身份出任参从的李永福出列言道:“臣下以为明郑并非是想索要安南领土,否则这一条就也当不准再议了。”

一句话驱散了在场人眼前的战争阴霾,太原镇守、邵阳郡公郑让出列道:“李大人所言甚是,夏王索要的不过是掌握定价权和免税待遇以及北人在安南定居、置业、开店不受盘剥的待遇,至于主府与泰西诸夷之间交往吗?咱们除了跟红毛夷有些许外,其他有嘛?”

“如此看来在升龙和各口岸设立使节其实也并无什么紧要的。”黎阳侯、仪宾张太焯的官位虽然在众人之中不显,但他是郑根的女婿,因此说话可能就代表了郑根的意思。“左不过是夏王不放心安南官吏的操守,为了保护明人而特意安置的。”

张太焯言罢,殿内众人明显分为两派,不过大多数人已经基本倾向接受乙、丙两条,只是在第一条上,大家异口同声表示绝不能答应,于是王座上的郑根便责令莫陪从继续去跟明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