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 (第1/4页)
八月二十八日,一只被台风蹂躏过的信报船蹒跚的驶入刚刚粗具雏形旅顺港。根据信报船带来的郑克臧的圣旨,两个师的夏军陆师悄然登船,随后直抵济物浦。此时,龙骧军第四师及神策军一部已经牢牢掌握了济物浦的港口。由是,二万余夏军以应李爀之请前来平叛的名义,在水师的掩护下浩浩荡荡的杀向汉阳城。
早在夏军控制济物浦之后,崔宪就下令把主力从平壤调回。
然而崔宪没有想到的是,他所依赖的北方军团已经不可靠。想想也是,作为跟着崔宪一路征战的部队,他们最清楚崔宪的“战神”身份的成色,同时也更敬畏夏军的力量。而且根据朝鲜大小相制的传统,崔宪在北方军团中也达不到一言九鼎、言出法随的程度。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原本该迅速回防的北方军团走走停停,等到夏军主力都登陆了,他们才沿着麒麟道走到礼成江畔,离着汉阳还很远,显然是赶不及阻止夏军前进了。
崔宪掌握多日的北方军团都离心离德,更不要说貌合神离的汉阳守军了。
但是此时崔宪及崔英之已经无路可退,甚至两人都不敢死守汉阳,因此经过一番权衡,崔宪决议强行攘携汉阳守军出战,藉此搏一个死中求活。
崔宪朝鲜“战神”的成色虽然不足,但好歹也有几分本事,于是在出战前的动员上,他大声谴责夏军多次劫掠朝鲜子民的恶性,并再三痛斥夏军雇佣倭寇祸乱朝鲜的不良企图,还别说,真给他激励起部分朝鲜官兵的斗志来。
对于军中上层,临行前崔英之亲自宴请,并且从厚币美妾到升官进爵百般许诺,也成功的让那些西班武臣们表示会打好这一仗,至少能坚持到北方主力军团赶来的那一天。
可惜的是,崔宪、崔英之的努力在朝军离开汉阳之后便化为了泡影。
亲眼看到夏军阵容的汉阳军将们一个个面如土色,这些以亲贵身份获得显职的将门之后平日里吹牛打屁还可以,又何曾见过真场面,因此未战先怯。受到主官的影响,下面的朝军将士也纷纷逃亡,短短一天多的时间,一万五千朝军就缩水了近三分之一。
对于崔宪来说,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夏军对出战朝军实施了诱降。夏军的橄榄枝一到,那些汉阳西班子弟便迅速抛弃了崔宪。无奈之下,走投无路的崔宪只好率不足二千人的嫡系部队退回汉阳死守。
事情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了,崔氏一族的覆灭已经注定,剩下的就只是要付出多少代价的事了。为了不把汉阳打烂、为了减少朝鲜军民对华夏的恶感,从使馆外包围圈变化中觉察出形势转换的华夏驻朝国信使丁安世派人给崔宪送了一封信。
信中对崔宪与夏军并肩作战的往事进行了回顾,认为崔氏对华夏还是友好的,如今这个局面只是造化弄人而已。除了这些叙旧的废话外,信中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以华夏朝廷授予崔氏一族南勃泥世袭领地做为交换条件,换取崔宪尽快开城投降。
崔宪不敢相信也无法拒绝,便找崔英之商量,已经油尽灯枯的崔英之不愿因此证实自己之前的行为的确是卖国求荣,回府之后便饮鸠酒而亡以示自己的忠贞。崔英之既死,再无选择的崔宪思前想后终于向城外的夏军投降,至此,昙花一现的崔氏之乱宣告结束。
之后,华夏方面也履行了承诺,被朝王李爀下令流放的崔宪获得了华夏朝廷授予的南勃泥世袭崔国都总管身份和治地,崔氏一族也藉此获得了新生,此后一百二十年,南勃泥崔氏逐步归化华夏,海阳崔氏一族便从此在朝鲜历史上消失了
崔氏之乱的结果使得华夏兵不血刃的剪除了朝鲜政坛中反夏的势力,更为朝鲜政坛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先例,那就是只要阿附华夏,哪怕最终倒台也可以在华夏得到托庇,由此,使得朝鲜牢牢的绑在了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