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 (第4/4页)
对他来说是件好事,或可以借机一统整个外喀尔喀蒙古,以独立的草原大帝国的身份与华夏、准格尔、俄罗斯共处。
野心一起,旺札勒多尔济便在大冬天里忙活开了,勒令各旗整顿兵马,与俄国人联系采买武器,只是顾忌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其他两部汗王的反对与恶劣的天气才暂时隐忍不发,试图拖到来年春后再一举奠定基业。
说起来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坚赞就是旺札勒多尔济曾祖父衮布多尔吉之子札那巴札尔,跟旺札勒多尔济叔祖的关系,完全有理由支持土谢图汗部统一草原。怎奈何罗桑丹贝坚赞心向大清,认定博格达汗就是蒙古人的大汗,因此旺札勒多尔济只能背着这位深受草原各阶层崇拜的政教领袖偷偷摸摸的准备一切。
而外喀尔喀另外两部中,旺札勒多尔济最忌惮并不是实力更大的札萨克图汗部,在他看来受到准格尔威胁的札萨克图汗部还是很容易收复的,但车臣汗部就不一样了。车臣汗部在康熙朝只有十二旗,实力是喀尔喀三部中最弱的,而且这一部的汗王乌默客与清廷的关系并不好,但是该部却是最有可能投向华夏的,这是有渊源的。
车臣汗部建立之初,该部最先臣服的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察哈尔林丹汗。皇太极天聪九年,后金军队击败林丹汗,车臣汗硕垒被迫转而向后金纳贡。崇德元年,后金指责车臣汗与中国明朝进行贸易,威胁对其动武,车臣汗只好忍痛与明朝断绝贸易关系,车臣汗部与清廷的关系由此开始恶化。顺治三年,屡屡受到清廷压迫下的车臣汗硕垒一度诱使漠南蒙古的苏尼特部背叛清朝,并遣军三万帮助其抵抗清军,只是两部联军被清军打败,车臣汗部损失极大才不得不恢复向清朝纳贡。
硕垒死,其子巴布继汗位,当年,清朝便将喀尔喀蒙古分为左右共八个扎萨克,任命车臣汗领左翼扎萨克之一。从三大首领之一变成八大扎萨克之一,期间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只是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东侵,刚刚接任汗王的乌默客年幼无力指挥部众抵抗,为了保全部族,执政的纳木扎勒台吉才不得已内附清廷。
既然车臣汗部有可能倒向华夏,旺札勒多尔济便心急火燎的开始着手拉拢乌默客,只是谁都不是傻瓜,急切之间只能暴露了自己想当喀尔喀大汗的企图,旺札勒多尔济也只好耐着性子徐徐图之
589。灭清之战(27)
在中国的兵法中关于守城的部分有相当多的论述,但无论哪种论述都会提到一个观点,那就是不能坐观敌军围城,要适当的主动出击,以此来鼓动守城官兵的士气。然而这一点,在安阳之战中根本无法实现,胤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夏军先挖出壕沟,然后垒砌胸墙,再用水泥把胸墙变成真正的城墙。
造成胤祥被动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夏军兵多炮多………兵多也就意味着挖掘壕沟垒砌胸墙的速度够快,清军甚至来不及反应,夏军已经完成了环绕安阳的围城工事;炮多则意味着清军无论从哪个城门杀出,都会遭到至少一百五十门以上的火炮轰击………而令胤祥最气不过的是,这些火炮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清军自家遗弃的。
事实上,在夏军北伐一役中,不算各地城头上那些重达数千斤的城防炮以及绿营装备红夷炮、大佛郎机炮、虎蹲炮,光是康熙花了巨资打造的内外火器营就丢下了七百多门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和神威将军炮。
别看这些火炮口径甚大、质地精良,可实际上与那些营造、旗造火炮一样都不符合夏军装备标准,因此迟早只有回炉一途,但在它们重新化作铜水之前,夏军方面自然要把它们的余热都发挥出去,别的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