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 (第2/4页)
领地的话,又要花费巨大,所以,孙老大人不同意,总督衙门也没辙,只好拖到现在。”
郑克臧还算通情达理,一听知道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此也没有过分责怪陆效华,只是说到:“事情出错了,总要解决,拖着不是个事,而且越拖越糟糕。这样吧,潘甘岛和萨木伊岛这边靠着的陆地是谁家的,花钱跟他买方圆一百四十华夏里的领地。”
“领地是万伦算端和洛坤算端的。”陆效华想了半天才记起两个土邦主的名字。“但花了钱,他们也不肯卖。”
“总督衙门准备花多少钱?五十万?一百万?朕不信了,砸下去一百万贯,他们会不心动?”郑克臧看了看满脸犹豫的陆效华,鼻子里轻哼一声。“朕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放心,这笔钱不用你们出,去告诉日本人,伊豆列岛还给他们,十年内支付一百万贯的赎岛费,另外收回给孙都总管的田产,内廷会花钱买下来,这笔钱应该也够总督衙门偿还预支购地款利息及补偿孙都总管这些年损失了。”
“圣上,伊豆土地贫瘠,本是日本流放之地,十年一百万贯,日人如何肯买。”
郑克臧冷冰冰的说到:“朕要他们买,日本敢不买吗”
601。允禵的新军
面对东北诸王的施压、允禵的逼迫以及移民将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治帝最终东北同意博果铎等人用兵权换庄丁、粮食的要求。于是博果铎和衍潢各得了十五佐领,其余关外王公合起来得到二十五个佐领,以一佐领一百五十人计算,关外诸王一共得到八千多兵马。
苏努因此建议由和亲王允佑总领关外王公负责对蒙古征讨,藉此均分掠夺来的粮食、马匹和俘虏。并无更好选择的同治帝很快同意了,并派镶白旗副都统科查率十五个佐领加入诸王联军,以作为皇室的投资。
不过问题接踵而来,须知道如今清军的总数不过六万,其中四万老军、二万新军,大将军王允禵需要精兵强将来抵御夏军未来的进攻,诸王联军也需要得力的部队进击蒙古,苏努还得筹备防备俄罗斯人的禁旅八旗各营,这就产生了矛盾。
谁都想要最好的兵,谁都想把尚不能战的新军留给别人,争吵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结果还是允禵最厉害,他拍拍屁股把担子一扔,在近枝诸王中找不出有第二个统领大军资历的清廷只好乖乖的答应允禵拥有最优先的权力挑选部属。
只是允禵考虑到跟博果铎的交易还没有完结,五万石的“计划外”粮食还没有一半到手,因此允禵并没有把能战的老军一股脑的抽走。
事实上,不了解关外八旗具体实力的允禵对老军也有些不放心,要知道他是见识过夏军的战力的………临西一战,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的允禵充分认识了夏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同样给他深刻印象的还有夏军中流砥柱般的披甲白兵。
要知道,如今的清廷已经无法保证在火器上压倒夏军了,奉天城内仅有的几十门红夷大炮还是皇太极时候留下来的老古董,连守城都没用,更不要说野战了,只能化掉重新改铸。但胤祺等人逃离北京的时候就没把乾清宫御造处的头等工匠给一并带走,因此改铸的工作进展缓慢,根本无法在夏军发现新一轮进攻前提供最低限度的数量。至于黑龙江虽然还有一、二十门当年对付雅克萨之战留下的神威将军炮,但数目依旧有限,而且也被苏努看成禁旅八旗的最后家底,轻易不会交给允禵所部。
既然火器上已经是短板了,那么允禵就只能希望在白兵战上压倒对手。
早年八旗的披甲白兵是很厉害的,既能骑马机动快速投入战斗,又能身披双层或三层棉甲挡住对手的火器后近身肉搏,再加上允禵有心改良现而今关外八旗的编制,所以允禵最终决定以祖先的标准来挑选合适的官兵。
所谓祖先的标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