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部分 (第2/5页)
回到瑞东去。”
“多谢潘部长的惦记,说真话,我的确想回去,刚才说的只是打点关系,更难的是工作本身,截访啊。”杜成行道,“凭良心说,下面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事出有因。特别是基层的一些百姓,真的是走投无路了才来北京的。可是地方上不管那些,一律打着维稳的旗子,找到我们驻京办,要求协助处理**户。良心啊,干得时间长了,都麻木了。”
“唉,这么多年也真是难为你了。”
“没办法,再难也得忍着。”杜成行道,“其实刚开始没两年,我就申请要调走,可省里说再等等,要相信组织,早晚会把我弄回去的。可实际上呢?信赖集体,那是很幼稚的事,想要活动起来,还是得靠个人关系。”
第八百九十一章 轻轨多拐弯
说到关系,杜成行又是大发感慨,说现在几乎已经形成社会共识,没有关系不好办事,有了关系,不好办的事也都迎刃而解。
“这个社会,就是‘关系社会’,无穷无尽的关系网缠绕在人民大众身边,干什么都要找关系:孩子上学要找关系、看病要找关系、找工作要找关系、提拔要找关系、经商赚大钱也得靠关系。可以说,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没有关系简直是寸步难行。”杜成行道,“不要觉得我危言耸听,其实是很现实的事。眼下,我们的经济发展虽然进步很大,但是无处不在的关系网,让老百姓活得很辛苦,有时更是没有什么尊严。”
“是啊,社会总在变,有时候难免会偏脚。”潘宝山听了杜成行的一番牢骚也很是感慨,“好在总体还是呈良好发展态势的,各个领域的固有状态在不断的调整中会越来越好。”
“有点难。”杜成行道,“社会认知大环境摆在那儿呢,拿找对象来说吧,以前的公务员,对象是工人的很多,现在呢,首选是公务员,其次是事业单位人员,最后没办法才找企业的。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能织成更为厚实的关系网嘛。”
“对,你说得对。”潘宝山点点头,“这的确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其本质问题应该是官本位的思想泛滥,中央应该也注意到了,当前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剂良药。目前,大多数地区已经转段,相信效果也会越来越突出,希望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官’念,从而让社会风清气爽。所以,面对一些看不怪的现象,你也不要太纠结,牢骚可以有,但不能太盛,要防肠断啊。”
“哟,潘部长,实在不好意思!”杜成行听了这话,忽然间醒过神来,拍着大腿懊怨地说道:“好不容易见次面,我怎么就一股脑地自顾发牢骚呢!”
“不是牢骚,是情感。”潘宝山笑了起来,“这说明你把我当成是自己人了嘛。”
“不说了,不说那些了。”杜成行很不好意思,“潘部长请见谅。”
“没什么的,你说了这么多,对我也很有启发。”潘宝山道,“说实话,我应该谢谢你才是。”
这话,可不是潘宝山随便说的,他真的是有收获:既然身在京城,完全可以有意识地接触一些有用的人,然后就可以借力,居高临下地解决瑞东地方上的一些事情。比如已到建设节点的双迅绵新城,眼下最需要关注,以促成一些辅助事项。就在他来北京的前几天,邓如美曾说过,双临、迅光和绵之三个城市要互通轻轨,如果有可能,可以把路线尽量往新城边上靠靠,那将会极大提高新城的卖点。
想到这里,潘宝山问杜成行,和发改委的栾义祥司长熟不熟。杜成行说还可以,那人还比较好说话。潘宝山说那行,正好跟他以前也打过交道,找个时间请他坐坐,看能否周旋点事情。
杜成行帮忙联系自然没得话说,没出两天,就约定了下来,地点就在瑞东驻京办综合楼,祥瑞和东大厦。
栾义祥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