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5页)
正到了重立楚王的时候了,所以请诸位前来商议。”
话音未落,一位别将站了起来高声嚷道:“还有什么议头,这不是明摆着吗?除了将军你,谁还有资格当楚王?”
还有几位别将也随声附和。
项梁一声不吭,端起酒杯来,微微侧目窥视沛公,气氛十分微妙。
刘邦也端起酒盏慢慢饮着,脸色平和,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看不出他究竟是赞同还是反对,似乎谁为楚王都没有什么关系,反正他对此没有多大的兴趣。
张良在凝思。
在尴尬的沉默中,席间一位须发皓然、精神矍铄的老叟用苍老而沙哑的嗓音说话了:“范增以为不可!说实话,陈胜的死是意料之中的事,反正他成不了大业,所以失败是必然的。想当年六国为强秦吞并,其中楚国是最无辜的。楚怀王被秦昭王骗至秦国,一去不返,楚人至今想起他来都还十分悲痛。楚国的一位预言家南公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虽然首先举起义族,但由于他不是立楚王的后代为王,而是急忙宣布自己为王,所以他终究不能久长,妄自称王,怎能不亡!如今将军起兵江东,为什么楚国故土上烽起反秦的将士都愿意投奔将军?就是因为将军世代为楚将,一定会立楚王的后代,恢复楚国的缘故。将军若能顺应人心,因势利导,何患霸业不成?”
范增一席掷地有声的话,说得全场默然,项梁只得顺水推舟同意寻访楚王后代立为楚王。他征求沛公的意见,刘邦正怕项梁称王,如今他愿立楚王之后,他当然求之不得,便欣然表示愿以将军意见为意见。
张良当然是主张恢复六国皇室的,他不是也正在寻访韩王之后吗?他正在窥测时机,准备向项梁进言。
经过一番寻访,终于在民间找到了一个牧羊人,他就是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梁于是便立熊心为楚王。由于楚国百姓十分怀念去秦不归的楚怀王,但愿他没有死,而且能够重新归来,所以仍然称熊心为楚怀王。
于是在项梁的指挥下,举行了楚怀王的登基盛典。决定以盱眙为都,命陈婴为上柱国,在都城侍奉楚王。项梁自封为武信君,执掌军权。
刘邦与张良当然不得不前往祝贺。庆典筵席散后,项伯陪同张良来见项梁,双方坐定之后,张良进言:
“还有一件对反秦大业十分有利的事,不知道武信君愿不愿听?”
项梁当然不敢小视张良,不得不恭敬地说:“请先生不吝赐教!”
张良说:“武信君顺民意立楚后,如今自陈胜起兵以来,楚、济、赵、燕、魏五国都已经重建,只有韩国还没有恢复,我以为迟早会有人拥立一位韩国新主的。既然如此,武信君为何不趁此时机立一位韩王,以免他人争先,韩主也会感恩于公,韩国也自然不敢与公为敌了。”
项梁自然是雄心勃勃的,觉得张良说得十分在理,他对这个建议还满有兴趣,便关切地问道:“韩王的子孙还找得到吗?”
张良说:“据我知道,韩公子横阳君成还在,听说还十分贤德,公可立他为韩王。”
项梁欣然接受了张良这一建议,并且请他前去寻访韩成。张良早已经在着手这件事了,因此很快便把韩成找到了,然后再回到薛城向武信君报告。于是,项梁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辅佐韩成还都阳翟,带领一千兵马,先夺取几座韩国过去的县城,站稳脚跟再说。
张良没有想到,他思念已久的复国之举,就这般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恢复祖先故国,是张良多年来梦寐以求并为之生死奋斗的目标,如今总算初步得到实现。然而在这群雄逐鹿的时候,韩成又是否是一个能成大器的王者?当梦想逼近的一刻,反而失去了往日的魅力,他不禁忧思难眠。
沛公为他饯别时,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