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5页)
略一迟疑,仍是顺从地为她前面引路。有些事他看得明白,却不敢说得明白。若说情分,他服侍皇上十几年,感情自然其他人比不得。更何况皇上仁德昭著,将他从一个无名之辈提拔为太监总管,更可谓恩重如山。正所谓近朱者赤,又有云人以群分,张太英虽然成长历程坎坷,也吃了不少苦,却仍然保持着一颗没有受到官场污染的赤心。所以,他对李安宁充满同情,同时也不敢忤逆皇上的旨意。
穿过重重屋宇,他们终于到达某处,李安宁猜想面前矗立的就是长寿宫了。
皇上就在里面,请大人自己进去吧。
这也是皇上的旨意吗?
张太英没有回答,略一颔首,转身走了。
四周透着安静宁谧,仿佛太后仍在。移步换景,虽说是皇宫内院,却与别处不同。太后不喜奢华,长寿宫中的装饰物都十分简洁朴素,仅有的几只花瓶也都是素胚的青花瓷,如今横梁上挂上了白色帷幔,更显得素雅。帷幔将偌大的长寿宫切割成无数小的空间,太后的灵柩就停在正门处。不见一个太监宫女,甚至皇上都不在。
第十八章 女人要“顺势而为”
更新时间2016…5…13 23:53:27 字数:6157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她正要上前跪下来哀悼,某处的帷幔受到牵引突然飘起,皇上从后面走了出来。
你来了。不等她行礼,皇上便道,脸色仍不好,粥吃完了吗?
悲伤的氛围,太后的灵柩就在眼前,皇上的关怀格格不入,她眉头微蹙,怔在那里。
皇上不在意她的态度,接着说道,曾经母后的寝宫就是像今日这般冷清,那时朕只是个无人在意的王爷。
李安宁明白皇上的回忆正是对太后无限的追思,便道,太后在天之灵体察到皇上的思母之情,定会保佑皇上万福安康。
群臣环侧,哀乐和呜咽之声充耳,朕感到缥缈空虚,现在才觉得一切都实实在在的,踏实。
你给太后行个大礼吧,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皇上对她说。
李安宁恭敬的双膝跪地叩首,礼毕后仍然跪地不起。她知道百官跪了一整天,而她在龙榻上躺了一整天,所以想弥补。她正在全心祈祷,耳边幽幽响起皇上的话语。
儿臣多想弥补您,弥补亏欠您的亲情和孝道。皇上旁若无人自言自语。下面的话却有了倾诉对象,朕今年三十七岁,自十五岁继承王位,至今在位二十二年。自认为是个勤政的好皇帝,这一切都是母后为朕铺的路。朕自幼体弱多病,但是亲生母亲却不能照顾,乳母都是由先帝皇后挑选出来的。母亲初入宫时身份只是个侍茶宫女,先帝醉酒后临幸怀胎才得了个名分。都说母凭子贵,但是为了朕这个儿子,母后又忍受了多少委屈,快要临盆了还要早晚去皇后宫中问安。皇后无子,见母后谦卑温顺才替她左右周全,视朕如己出,朕才能在凶险的后宫平安长大。母后上下打点,又买通皇后身边的太监和女官,说服皇后亲自监督朕的课业,所以先帝才会对朕格外青睐。母后为朕做了这么多,可是朕却没有机会报答。做王爷的时候忙于课业、打点关系,皇上毫不避讳地说道,做了皇帝便忙着为天下子民的衣食住行操心。三十多年来没有陪母亲吃过几顿饭,在她生病卧床时不能侍奉左右。偏殿离长寿宫几里,也没能日日请安。连她仅有的几句训诫,也时有违逆,令她为朕担忧。朕恐怕是天底下最不孝的儿子了。
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帝王原来也怀有平常人的情感。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儿子此刻最需要的莫过于一声安慰和默默陪伴。她只能用第二种方式。
皇上擦擦眼角问道,如是爱卿,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