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该布满了这种“齿蚁”。

就在考察队员纷纷猜测“齿蚁”们打算就这样把风虫的尸体驼走的时候,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风虫的尸体突然分裂成了很多块,从每一块的里面都爬出了大量的“齿蚁”。原来他们刚才是从下面钻到了风虫的尸体中并将其切割了开来。

“不过好像用不着如此麻烦吧!”一名考察队员不以为然地小声嘀咕道:“直接从上面分割不就行了,难道它们不知道从上面切开更容易吗?”

听到这么说,赵一飞笑着解释道:“不能这么想,要知道每种生物进化的环境不同,其必然会带上环境的烙印。‘齿蚁’这么做肯定有它的道理的,可能它的祖先只懂得从下向上咬,并不知道还可以从上向下咬呢。毕竟不同尺度范围的动物能够看到的局部是不同的,由此而产生的行为也会有着极大的区别的。”

听到赵一飞这么说,队员们纷纷地点头同意。是的,就像从某种环境中出来的人喜欢分析问题的角度会于从其他环境中出来的人有着很大不同一样,动物也一样具备这种不同。

在众人一边观赏一边议论着“齿蚁”如何切割并运输风虫肉的时候,不知道是听见了赵一飞与考察队员的对话,还是只是无意之中,“齿蚁”中在外围没有参与工作的几只有意无意地盯着赵一飞等人,虽然看不到敌意,但从它们的大眼睛中也看不出任何的善意。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齿蚁”们已经完成了对风虫的切割,并开始往“伏地树”草原下面运送。由于是同路,在小队讨论之后,赵一飞决定先跟过去看看。毕竟这是在“女娲2号”的陆地上从来没有发现的新物种,如果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端倪的话,那么显然有助于解开“女娲2号”元素匮乏的原因。若能够趁机同时搞清楚“女娲2号”是否同地球一样在近期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地磁突变的话当然更加理想了。

显然“伏地树”草原的外延只是布满了大片的地衣状叶片,以及一些长得极其矮小的茎干支撑着它们。如果整个“伏地树”草原就是这个样子的话,那就说明卢纲等人在第一次探测的地方有问题,而如果“伏地树”草原是按照原来预估的越往中间越深的话,那么很可能整片整片的“伏地树”草原本身就有问题。毕竟要想支撑两百米左右的高度的话,一般的植物是根本做不到的。跟不要说“女娲2号”的引力要比地球大得多了。

不过还好每个人都装备得有减压装置,以至于在如此大的地心引力下还可以自由地行走,不至于还没有进行考察就累趴下了。当然了,远程航天公司平时的身体锻炼和称作“后羿”系列飞船对骨骼的无意识强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看起来个体不大,但“齿蚁”的行动速度确实没得说。除了少量的看起来像是首脑的“齿蚁”外,还有一部分好像是护卫的“齿蚁”没有背负风虫肉,而剩余的占据了“齿蚁”总数绝大多数的看起来都是劳动力。它们的肢体居然非常的灵活,八条腿总是能够保证四条腿支撑着地面,而另外的四条腿却支撑着背上的风虫肉。真的难以想象它们的节肢居然可以全方位旋转,这要比地球上的蚂蚁高级多了。而且在如此快速的前进速度下,这些劳动力们居然能够如此完美地保持身体和风虫肉的平衡,更是让远远跟着的赵一飞等人赞叹不已。

大概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在“伏地树”那密布的茎干间穿行,“齿蚁”群摆出了长长的一字长蛇阵。从望远镜中看到,在队伍的最前头是大约几十只身强力壮的“齿蚁”,它们的职能大概和地球上蚂蚁群众的兵蚁相似,负责在没有合适的路线前进的情况下咬断一些茎干,为后面长长的队伍留下足够的空间来。当然,从观察的结果来看,它们的工作效率是极高的,至少不会耽误后面队伍的前进速度。而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声波放大仪里也越来越频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