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部分 (第3/4页)

他身为专家,在评估的时候自然最有发言权。

思忖了片刻,谷大河把心一横,“那得看我们到底是想从这件事里头捞到什么好处了。别的不讲,至少卖些印钞机给高丽人,这点钱我们还是能赚的。”

这已经是缩卵的话了,没想到袁慰亭立刻表示赞同,“能卖就行。我觉得这印钞机怎么也得卖个几十万两银子吧。有这笔钱,我们分一点,咱们在高丽的银行也能多换点钞票回来用。我们现在就是感觉缺乏钞票,高丽人对我们的人民币需求量越来越大,钞票怎么都不够用。”

严复很有策略性的介入进来,“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打个报告给国内。李局长继续联系此事。”

半个月之后,金玉均等人先是脱离了在高丽铁路与电报公司的差事,接着就进入了高丽王庭里面开始任职。闵妃集团遭到了全面清洗,高丽王庭里面暂时空出很多位置。大院君本人原本不是太中意金玉均这帮人,不过经不过李鸿章的“劝说”。李鸿章认为“这些人都在中国留学,又是高丽知名的人士。在平定内乱中有功劳,王上用他们也能稳定人心。”

大院君认为民朝是希望更多有民朝留学背景的人进入高丽王庭当官,这种想法在大院君看来再正常不过。再说金玉均等人也并没有让大院君觉得是什么巨大威胁。他也就答应了李鸿章的要求。

金玉均在吏部当了个小官,却也正式成为了高丽官僚中的一员。这家伙立刻就开始联络高丽地方势力,以极大的实际行动力开始推动他的理念。没过太久,消息就传入了大院君耳朵里,这位吏部小官到处宣传有关钞票的好处。

“君上,不少人还很支持金玉均的看法。”负责探听风声的御使认真的禀报着。

“为何?”大院君对此有些不解。人民币是钞票,高丽人用的越来越多,所以大院君对钞票没有特别的恶感。原本大院君也没太大精力去管人民币,从几年来的经验看,高丽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存在而被夺取什么利益,反倒是因为货币流通加快,让不少人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

“那些大户们倒是无可无不可,君上若是下令,他们就会遵从,君上若是不让发行,他们也不会在意。现在对此很支持的都是商人和中户人家。商人觉得钞票方便,中户人家觉得用钞票买东西,很便宜。”御使的回答很老实。这的确是对钞票需求最大的两拨人,“君上,倭国的钱在高丽尚且能用,更何况是上国的人民币。我们高丽比不了上国,难道连倭国都比不了么?”

御使离开的时候大院君并没有给出答复,回家写了一封书信,命下人送走。这封信很快就到了李鸿章手中,前来送信的不止御使,各个衙门都有人送信过来。李局长在高丽人脉越来越广,包括金玉均在内的人在发行钞票的事情上都与李局长有联络。

驻高丽办公室的会议上,李鸿章难免要被大家询问此事,李局长轻描淡写的说道:“有些人想要升官,有些人倒是真的为高丽着想,觉得用钞票对高丽是好事。还有些人单纯觉得这件事有必要进去掺和一下,知道一下水深水浅。这些都不重要,就我所知,大院君是越来越松动了,这老先生现在手里也缺钱。”

谷大河一听这话,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纸钞最容易滥发,中国货币史上可不止一次的发行过纸钞,最后都是悲剧收场。传统的贵金属和铸钱,好歹还有个成本。印钞机一开,钱刷刷的就出去了。这么一番对市场和劳动力的搜刮下来,立刻就是一轮通货膨胀。”

制度化的党委从来不是简单的开个会,党委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生活会”,生活会里面包括读书、研讨、拓展训练、运动会。最近一段的生活会主要是学习会,很多基础知识在学习会上进行了普及。这次谷大河的话就被大多数学习认真的同志听的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