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1/5页)
如果不是雅尼克百分百地相信周南,如果不是他也是大众的大股东。他的那些设计稿,不过只是一些哗众取宠的概念,根本不可能被采纳。
一辆车,从概念变成实物,就像一个小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样,需要经过众多的程序。
因为雅尼克对周南的信任,才能把他的设计当做终极目标,有目的性地溯源。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外壳设计好了,发动机装在什么位置,怎么连接,保险杠和叶子板直接的衔接,底盘的设计,甚至包括车轮的尺寸,减震器的安装位置等等,这都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周南对这些东西完全不懂,他能做的,就是根据他对后世一些汽车的设计的记忆,照葫芦画瓢画下来。
比如,现在的方向盘就是一个铁圈,简陋无比,周南可以画出样式更漂亮的方向盘。
这个时代的仪表台设计也简陋无比,周南可以画出漂亮的仪表台。
甚至包括座椅,周南也能画出各种比现在更漂亮的样式出来。
至于里面的架构,衔接,工艺设计,只能靠其他人来完成。
整整三天,周南就一直跟这些设计师们在仓库里忙碌着,车身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角度,每一处衔接,都需要做最后的定型。
而他画出来的那些图纸,也成了雅尼克最重视的技术秘密。许多周南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其实都包含了整个工业技术升级的技术发展规律。
比如引擎盖一道不起眼的凸起,保险杠一道不起眼的凹槽,可能就涉及到巨大的风阻。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包含的规律却是难以突破的。
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对一家工厂的重要性,周南不清楚,但是现在雅尼克却非常清楚。
一家大型工厂只要不走弯路,不再许多不相干的技术上浪费巨资,这家企业的发展,绝对会比任何同行都要快。
如果不是周南现在已经太出名了,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更重要的事情。雅尼克都恨不得让他系统地学习汽车设计各个方面的技术,这样才能让周南明白,他了解的这些东西,是多么的重要。
周南从最开始的找不到方向,用了三天的时间,终于让设计室的这些技术人员能跟上他的思路,磨合初见成效。
但是十月十日,一条爆炸性的新闻让他不得不准备离开沃尔夫斯堡。
十月十日的上午,瑞典文学院的时任院长高本汉在斯德哥尔摩宣布:1947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瑞士的华裔学者,年仅二十五岁的周南。
实际上,在他宣读获奖评语的时候,还没有念出周南的名字,全世界都已经知道是周南获奖了。
周南的获奖评语是:“他用他那丰富却充满想象力的思想,以及光辉灿烂的艺术技巧创作出了当世最严肃,活泼的历史巨著。他的伟大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以及迷人的个人魅力。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也让所有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邃的知识。”
在电台听到周南获奖的消息,一份份的祝贺电报就传了过。卡洛琳激动的哭了起来,四十多年来,诺贝尔已经成了欧洲级别最高的奖项,卡洛琳是由衷地为周南感到开心。
第一零八章 应对
在诺贝尔奖的47年历史中,周南是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在他之前,最年轻的获得者吉卜林都已经42岁了。
所以,周南的获奖,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周南的《世界通史》,《人道主义》,包括《安妮日记》都足以让他获奖。但是他太年轻了,所有人还在猜测,瑞典文学院恐怕要等到周南三十岁以后才会给他颁奖。
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