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5页)
说:“卫民,你是村长,村里发生这么大的事儿,你早就该去找我啊。我是恩公祠人啊!人们常说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我海水清即便不够一条好汉,也算得上一个男人吧!你如果先找到我,眼前这悲剧就不会发生。今后再有事的话,你直接去莲州找我,你啥时都不要忘记我是恩公祠人,记住了?!”
海老说完,与泪流满面的吕叔一起,走到情绪热烈的乡亲们中间,与在场的所有乡亲一一握手,连老人孩子也不疏漏。海老握手时的力度很大,眼圈一直红红的,让被握者感到真诚、实在,贴心贴肺,永远难以忘怀。
之后,海老走向陪同前来的另一群体。此刻海老的脸色变得凝重且冷峻,他有意省略了与这些下属们握手的程序,尽管他读出了闪动在这些下属们眼睛里的热望,因为这些下属们平时也难得一睹他的神采。海老冲毕敬业轻轻点了点头,就走向了他那辆专用的黑色伏尔加。在司机打开车门的一刹那,他低声对毕敬业叮嘱道:“记住,我对你的告诫。”
毕敬业点点头,他清楚海老所谓的告诫,就是那九个字的三点指示。海老又难得地作了新的诠释与补充:“大海,最朴素的优点就是:海纳百川。”
毕敬业眼前一亮,连连点头。
39.老革命海老(2)
海老驱车离去几分钟后,出现了另外激烈的一幕:饿死者的家属愤然而起,团团围住了毕敬业;愤懑的群众冲了过来,先是对毕敬业质问,接下来是痛斥,很快升级为大骂,朝毕敬业脸上吐唾沫,扇耳光,拳打脚踢……
若不是吕叔、火头叔等人奋不顾身地拉起一个保护圈,团团围定毕敬业,他这个堂堂的县委书记,轻则致伤致残,重则死于非命。
毕敬业的眼泡青肿,嘴角流血,袖子、领口被撕破了,脸上处处留着唾沫、鼻涕的痕迹……
看着毕敬业的狼狈相,吕叔突然生发一种怜悯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有如“能见贼吃饭,不能见贼挨打”。
此时的毕敬业,虽然忘记了狼狈,心里却在惴惴后怕。多亏海老的告诫在先,他才作出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高姿态。他若不海纳百川,依平素的冲动脾性,还能不死于愤怒的拳脚?众怒难犯,法不治众,在这样的场合,即便被乱拳打死,也如同一只蚂蚁被踩死……
历经此次变故,毕敬业对海老的告诫,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从恩公祠事发,到眼前这一切,看来早已被海老料定,并牢牢控于其股掌之中,所以才有九字三条告诫。精辟啊!虽才验证两条,已堪称是锦囊妙计,还剩一条“冷处理”,也绝不是空谈,还将为他化险为夷。想到此,他突然有了坚实的依托之感。海老不愧是海老,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不愧是老革命、老前辈。自己就是再历练数十年,也难以望其项背啊。
恩公祠从饥饿中走了出来。
火头叔提议:阿妈尼是国际友人,活着是恩公祠的优秀村民,又是为恩公祠众乡亲而死,她不死,我们大伙儿没准儿都得死,我们恩公祠人都给阿妈尼戴孝,戴重孝。
火头叔的提议,得到了一致的响应。
于是,恩公祠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了白花。大人小孩儿全都戴上了一模一式的“孝子帽”。
恩公祠上下,再次蒙上一片孝白。
上一次是盛女罹难。时间是公元1938年6月。事发黄河大决口,灾民濒临绝境,为救助乡亲,盛女死于非命……当时的祭奠空前绝后,恩公河上下一片孝白。
两次孝白,皆因大饥馑。
这次,在立碑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恩公祠村民提出要追认阿妈尼为革命烈士,碑文上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
此举遭到了毕敬业的顽强抵制。
但毕敬业面对以火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