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看着茶水不断的溢出杯外。名人着急的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你就像这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不先把杯子清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于是,便有了“空杯心态”这一典故了。

佛说:“须菩提!证得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的人,会生起“我已证得最初的修行位阶”这样的心念吗!”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佛陀!为什么呢?证得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的意思是达到圣人境界,是无所入的,不会执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相,才算作证得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如果有了“我是圣人”这样的妄念,被六尘左右,就不能算圣人。

如果圣人有了“我是圣人”这样的妄念,就如同茶水倒满了杯子一样不好了。为什么茶满了不好?因为我们只有让自己处在一种空灵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负担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污染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像一个空杯子一样,给杯子里装进智慧,装进创造力。如果一个杯子满了,没有空间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用的杯子。

佛又说:“须菩提!你认为证得第二阶位的人会有那样的念头吗?我已证得证得第二阶位!”“不会的,佛陀!什么缘故呢?证得第二阶位的意思是天上人间自由往来,已成神仙,断除欲界思惑,对于五欲六尘已不起贪爱了。因为他已无往来之相,所以才叫做神仙。”

神仙们断除了欲界思惑,而我们凡人呢?没有的想要得到,得到了害怕失去,这些心态其实是对我们纯净心灵的污染。正是这种污染使我们的生命不再年轻,让我们丧失了许多的创造力和生命的生机。人们开始担心失去已有的名誉、地位和各种关系的资源,要放弃这些东西,让自己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变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正是这种担心和可怕,越来越使人变得世俗,阿谀奉承、不求上进,千方百计地在讨好着这个世界,一步步地失去着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失去了人性中最有创造力的东西。神仙也需要保持“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是一种不断归零的人生哲学,保持“空杯心态”也就是让自己保持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良好心态,这是一种成长之道。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古人早已提倡谦逊学习的态度,淳淳教导, “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不要固步自封,扎实原有的基础,同时以接纳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拿出自己的时间,像海绵吸水那样,聪明的学习别人已经研究好的东西,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势必会看的更远。开放自己的思维,放下阻碍发展的思想,就必将会有重生。

“须菩提!你认为证得声闻第三果的人能有这样的心念吗?我已得声闻第三果?”“不会的,佛陀!为什么?声闻第三果。谓不再来,又称不还果,是佛教修行者进入大仙圣道的果位之一,为声闻乘之中的第三果,得证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还欲界,而证涅槃。此位须断尽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证得之。五下分结尽,得声闻第三果。五下分结是:身见、戒禁取、疑、欲贪、瞋。欲界的修道所断惑,至此已经断尽。证阿那含果的圣者,已经断了欲界的烦恼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死後将会离开欲界,上升色界或无色界,在那边入涅盤,不再复还欲界。达到这种境界,才算证得声闻第三果。若他尚有证果之念,便是著了不来之相,就不算证得声闻第三果。”

这是佛对人性的最深刻剖析。当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才会痛苦,这个世界上想得到的东西越多,便越痛苦不安,那么是否我已经无欲无求,于是,我便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自然也就没有了折磨与自我。曾看过一句话,“富贵和贫穷只是一场疾病的距离”,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因为要不断追求更多,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灯红酒绿的应酬,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过劳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