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页)

相、音声见观(观想)或者寻求法身如来,那么永远也不可能见到如来的法身之体,永远也到不了真正的佛境界。

人活在世间,乃至一切万有活在这个世间,都是在唱戏,窗槛外一片清凉,雪花万杂,可你不要被这个色相迷住了。如果我们在清净的境界里再转一下,打开窗子看看这个天地,世界上没有哪一处不清凉,到处都是净土,地狱里头都是净土。但是可悲的是,面对这个净土世间,我们却因为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心里头只能够容忍自己,并因为这个原因去伤害别人。其实,当你捧着一部《金刚经》重新审视自己,就会知道,你所认识的自己其实错得很彻底。我们所失去的和所得到的,注定是生命轨迹的种种遇合。因此,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在某个有理由用泪水宣泄情感的暗夜里,任由自己释放岁月在不经意间沉淀下来的伤感。而新的一天来临的时候,你真的不再应该守候着属于你的虚伪的世界。你要摘去那心头的枷锁,重新认识自己,让真实心情去开启人生旅途上那一扇等待的门扉。

记住!没有谁能让光阴停驻,更没有谁能让自己的一切重来一回。我们所拥有的,就只是这一辈子,仅有的一辈子,而这一辈子第一个应该认识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欢乐或是痛苦,都将作为成长的痕迹,印证在生命的年轮里。你也许心里也明明知道,人生短暂几个秋,认识自己的知音难觅意难求,但却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人生也许就是在这永无休止的情感交叠和反复中,不断地演绎着彼此的故事。虽说,平凡的生活中一样蕴藏着丰盈的美,可是我们不应该再错过认识自己的机会。

生生不息的希望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七品讲的是生生不息。自然界缔造了生生不息的万物生命,然而上天又为生命设下了种种磨难,他决不会让任何奢望一劳永逸的人白白得到此等赐予,告诫人们生命是需要历练的。正是生命的生生不息,使我们的世界明媚灿烂,五光十色。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终极也许就是生生不息的存在和永不停歇的奋斗。我们不是植物,不拥有具备生命意义的生生不息。但佛认为诸法因果各别,所以不是“常”;因果相续,生生不息,所以不是“断”。如果认为没有因果相续,生生不息之理,那就是断灭之见。佛陀破了立,立了破,只是担心众生落入陷阱之中。他层层分剥,一手拉着众生走,一手拍打众生的脑袋瓜子,费尽心机帮助众生当下自悟。

佛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人悟了道以后,什么都好了,什么都空了,这个观念是大错特错的!不著相还是不能见到佛。你绝对不可以认为如来因不著相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功德成就,是不能够悟道成佛的。你千万不要落入断灭见的思想陷阱,说诸法断灭,认为不须要有什么善法的修行。为什么呢?因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于法不说断灭,更不是空。要不著法相,也不著断灭相。不断不灭,不是断灭相,要做到生生不息,真实不虚。

佛从因果相续的角度,给了我们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人的生存是人类的奇迹,从远古到如今,生生不息的繁衍了几万年,长盛不衰,并且保护着自然界,与之共存,共生息,靠的就是这种希望。

谈到生生不息,我就会想到我们的长江。每当我遥望长江水,心潮就如同江水一样汹涌澎湃。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长江中奔流的是我们民族的血液。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