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3/5页)

愈多。

加以民间之疾苦愈增,士兵之怨望日蓄,若再继之以兵戎,非特钧座爱党爱国之心,不易表现,反使国人不明钧座之真正意旨,疑窦重生,继思同持青天白日之旗,同为党军,而互相肉搏,伤亡者皆我武装同志。

同奉三民五权之训,同为党员,而开除逮捕,摧残者皆我总理信徒。况军心不安,武力将何所恃?党已破碎,党国将何以全?锡山以整个的党,统一的国,原为先总理在天之灵所殷望,亦即钧座与锡山拳拳服膺所不敢失者。我总理以中西文化精神,创造三民五权之最高原则,实足为世界开大同先例。

不幸粤沪分裂,三全异议,理论各执一端,祸变相寻不已,言之慨然!为今之计,礼让为国,舍此莫由。锡山窃愿追随钧座,共息仔肩,党是决诸党员,完成整个之党。

自此以往,党事国事,完全实行党的决议案。如有跋扈军人,违抗国家命令者,仍由钧座以党国元勋之资格,负责纠正。锡山不敏,窃愿追随钧座之后,略效绵薄。抑锡山尤有进者:前此西北事起,锡山自思,既不能解决西北军饥寒之苦,有失信约,又不能为国家消兵戎之祸,有愧职责。

日夜彷徨,无以自解。曾两次派员购得船票,意欲离国他游,籍减愆戾,而迟回却顾,迄未忍遽然而去者,诚恐孤钧座殷殷图治之苦心也。今者锡山确认为武力统一,不特不易成功,且不宜用之于民主党党治之下。

锡山决意下野,以遂初衷,实不敢以不忍孤钧座者,致负钧座。且礼让为国,为黄种民族固有之精神,在野负责,为今日救国唯一之途径。钧座以仁让风全国,岂特树党国亿万太平之基,亦可导全国亿万人礼让之路。从此钧座之苦心既可大白于天下,锡山以驽骀得附骥尾,亦与有荣焉。

可惜,涉及权位蒋中证又岂会“礼让”乎?!是以,蒋中证也毫不示弱,直接回电!蒋介石的文电首先推出“义务”之说,并以“中央”自居,表示非武力不足以平叛。并在电报中要阎锡山就其逻辑回复,试图把这墙头草引到与中央“共谋匡济”的路子上来。

其电文曰:阎总司令百川勋鉴:蒸电奉悉。承示礼让为国,及武力统一不宜于民主党治,相约同息仔肩,深佩恤民忧国之语!…;

惟愚见有须奉商者,革命救国,本为义务,非为权利;权利自当牺牲,义务不容诿卸。此时国难正亟,非我辈自鸣高蹈之时。若因反动派谋叛不已,而轻弃党国赋与之重责,以张若辈之气焰,是乃奖乱助争,与礼让为国之旨适得其反!自北伐完成,中央始终以和平统一为职志,筹办编遣,悉取公开。

苟非反动派运动一部分不逞之武力,以为扰乱之工具,全国兵戎早息,中央决非有轻用武力之意。

惟对于凭籍武力谋危党国者,舍以武力裁制之外,更有何术以实现和平统一之目的?此不但全国国民所当共谅,即兄前有毅然出师,以消灭改组派为己任,固亦此意也。

中绝非贪恋权位之人(信你有鬼!),去年四月讨桂,曾宣言军事结束,即行辞职;不幸叛变迭出,责任未尽,遂使弟又不得不继续尽瘁,存死而后已之心。

成败利钝,非所逆睹;而革命救国之本怀,则未忍须臾背弃。我兄革命元勋,党国安危所系,万不可肥遁鸣高,轻卸救国重任。窃谓目前党国阽危已极,但我辈能一德一心,共谋匡济,消弭反侧,实非甚难。一俟和平统一真正完成,国民革命进行无阻,兄如有遨游海外之逸兴,中敬当追随同行,今则绝非其时。务望采纳愚诚,勿稍消极,取消下野之意,同竟救国之功!

于是,收到了蒋中证的电报后墙头草自然再次电报……然后蒋中证又电报……在未正式开战前,一场电报战先是开打了!

#c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原大战的开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