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2/5页)

赵葱赵国老将,虽是才能不如李牧,也并不是无能之将,马上发现一个疑点道:“请禀王上,外臣所带大多是骑兵,行走在大山之中,不利于骑兵作战。”

秦王很是赞掌道:“赵将军不愧是名将之才!你说得没错,骑兵是不利于山地作战,寡人并不是要你在山地打仗,而是要你从这里通过,直去大梁。骑兵通过山地,你想不到,魏王也想不到,这就是奇兵!”

赵葱不得不佩服秦王的睿智道:“王上英明!外臣早闻王上贤名,今日一见,果是不凡,外臣佩服!”

秦王地主意,周冲是心如明镜,在心里笑翻了,心想秦王把赵军支使到难以行动的山地上去,只需要一介信使就可以让他全军覆没。这招够狠够毒,也够绝!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十五章 大战前夕(下)

“王上万年无期,万年无期!”秦军兵士挥着武器,齐声呐喊,眼里满是热切之光。

秦王这个人尽管后世骂得是体无完肤,也给当时六国别有用心的人歪曲诋毁,刻划成恶魔,但在秦国百姓心中,尤其是在秦国军队中很受欢迎,也许还很崇拜。原因当然很好理解,象他这样雄材大略的人物,千年也难得出现一个,在他的治理下秦国一日强胜一日不说,秦军在他的统帅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仅此两点就足以得到万民膜拜。

对于军人来说,没有理由不崇拜总是让自己打胜仗的统帅,不是 么?

是以这些秦军兵士不仅仅是为了呐喊而呐喊,不是走过场,而是投入了真感情,发自内心的爱戴之声,听起来就很不相同。

赵葱是带惯兵的人,一听就能听出差别,心里暗自震惊秦王的个人魅力,很是感慨地道:“王上得将士如此爱戴,怪不得大秦兵锋所向,无不披靡!”

他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叹之词,绝不是作伪,无病呻吟。没有哪个兵士会讨厌总是让自己打胜仗的统帅,秦王恰恰就是这种统帅中的统帅。

秦王微微一笑,道:“赵将军,你看我大秦的兵士怎么样?可比得上贵国?”

赵葱在心里赞同秦王的说法,但这是外交场合。不能自短志气, 道:“王上,以外臣看秦军兵精将猛,所向无不披靡,我赵国虽屡挫于大秦,但将士们卫国之心仍在,若是有人胆敢犯我赵境,将士们必将奋勇卫我家园。”

这虽是提心气地话。在这种场合能说出这样的话,也算难能可贵 了,秦王很是赞赏地看着赵葱道:“赵将军以为赵国为什么屡挫于我大秦呢?不是将士们不用命,就是赵王昏庸。”

事实就是这样,但做臣子哪能直言君上昏庸的,赵葱否决道:“王上有所不知。 国王上虽不如王上贤明,也还不昏庸,知人善任,贤良在位,敝国才得以在贵国的打击下败而不亡,屹立不倒。”

对他的表现,秦王颇为欣赏,道:“赵将军如此善言,寡人要不赞赏都不行。以将军之才,要是能归我大秦。寡人可以任将军驰骋天 下,将军可愿为寡人效力?”

赵葱其人才情不算高。也不算低,比之李牧是远为不及。但还算忠心,不为所动,道:“王上盛情赵葱心感,赵葱既已为赵臣,当为赵国效死,决不敢有二心!”

秦王再次问道:“将军意已决?”

“王上,外臣之心犹如磐石,不可动摇!”赵葱这话说得掷地有 声。

秦王审视良久。感叹道:“寡人久闻赵之豪士忠心过人,今日一睹将军风采。才知所言不虚,将军诚忠士也!可惜,可惜!”

赵葱不明白秦王的用意,秦王的意思是说赵葱这样忠心的人不能归秦,为了不妨碍统一大业,只能用一种办法处置了,那就是让他死。赵葱不知秦王已生杀心,还以为秦王惋惜他不归秦,道:“王上之恩,赵葱铭记在心,只能来生再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