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3/5页)

”李牧缓缓道:“请问王上,秦军自出关以来,连续作战,与司马尚大战于西线,再与李牧大战于东线,再东灭齐,北伐燕,南征魏,四处开战,万里转折,兵士疲惫吗?”

秦王想也没有想,道:“自从大军出函谷关东向,已近两年,士卒疲惫不堪,极待休整。这理寡人明白。只是,若是大军休整而不趁机伐楚,那么长平大战旧事就要重演,寡人是想趁楚国两派没有分出胜负之机灭了楚国。要是楚国两派分出胜负,寡人要灭楚,楚国也必灭,只是困难会大很多。”

李牧点头道:“王上所言极是,不过李牧以为今日之楚非昔日之赵。当年,长平大战之后,昭襄王错过了灭赵的最佳良机。后来悔悟兵临邯郸,却落得大败而归。究其原因,并不是赵国强大起来了,而是赵国得到诸侯的增援,假使没有诸侯的增援,若是没有信陵君窃符救赵,那么赵国也会为昭襄王所灭。

“山东六国已灭其五。只余一个楚国,即使楚国两派分出胜负,正如王上所言楚国的血已经流干,要想恢复过来也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做得到。楚国统一之后,实力是会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没有了诸侯,楚国又能做什么?”

众人齐皆点头赞同。

秦王击掌,道:“有道理,有道理。那么。李牧将军以为现在伐楚不是时机?”

李牧直言道:“王上,李牧以为王上若现在攻楚,则是逆时而为,会埋下无穷后患。若王上暂缓攻楚。则为顺时而动,其利无穷。”

秦王笑道:“李将军有话尽管说,不必藏着掖着。只要有道理,就算是逆耳之言,寡人也能接受。不信地话,你可以问问周先生,他可是指着寡人鼻子骂过的,可他的话有道理,当时寡人很生气,寡人还是接受了。”

周冲忙道:“王上。周冲莽撞,还请王上恕罪。”

秦王摆摆手,道:“周先生不必多心。只要你有道理,寡人会接受。”

李牧不无感动地道:“王上,请恕李牧狂妄。李牧以为士卒疲惫,极待休整,这是一不可伐楚。现在的秦军虽有六十万之众,但分散在赵燕齐魏之地,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又能要费时费力,千里奔走,必然疲惫不堪,这是雪上加霜之事。

“李牧以为现在的秦军还是以前的那支秦军,而大秦已非以前的大秦,拥有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百姓,若现在伐楚,只不过是用以前的秦军灭楚,而不是动用大秦的所有力量。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何也?因为死伤无数,若王上现在伐楚,苦难地依然是以前的大秦百姓,而不是现在大秦所有的百姓。”

韩非率先表态支持,道:“王上,韩非以为李将军所言极是有理。王上征战天下,一统宇内,是为了结束战乱。可韩非以为,王上得到五国之地而不能善用之,反而有害。韩非以为越战越强之道就在于: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

“若王上此时灭楚,胜利自是必然,然而关中、汉中、蜀中的秦国百姓负担会更重,并没有做到使用山东之力灭楚的目的。

“王上,应该暂缓伐楚,施仁政,废苛暴,收拾山东民心,稳固征服之地,使山东之民甘心做大秦百姓。如此一来,不出三年,则山东之民心初定,必愿为大秦奋死杀敌,王上再伐楚,则无后顾之忧也。”

这番话说得结结巴巴的,众人听得很吃力,但心里很兴奋,这是真知灼见啊。

列国征战数百年,各成体系,各地有各地地民风,各地有各地的文明,要是不能融合的话,率然对楚开战,后果真的很严重。

秦王很是兴奋地站起来,走了几步,站到李牧身后,在李牧肩头轻拍,道:“寡人也正为此事伤脑筋,难以决断,才把你们请来商议。看来,楚国又要让他多活几年了。李将军,寡人有一个心病,李将军可否为寡人了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