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2/5页)
不是做好撤退的准备。”
冒顿点头道:“这一仗本来就是试探,要是不行我们就向北方扳退。把南朝杭在大漠里,先耗掉他们,然后再歼灭。”
“大单于英明!”对于匈奴来说,采取这一策略是目靠最好的办法。
两军就这样僵持着。直到傍午时分。冒顿心想今天是打不成了,应该趁着夜色地枪护,全军搬退。他的命令还没有传下去,只听见鸣鸣之声大作,已经刮起了大风,黄沙漫天,直朝匈奴军队卷去。
沙砾击面,眼晴都睁不开。冒顿的反应比谁都快,马上明白过来,韩信等的就是这大风。泰军背风列阵,自然不受黄沙影响,而匈奴军队却是面对大风,眼晴肯定睁不开,无异于瞎了,要是再不脱离战场,会全军覆没。
一向镇静逾恒的冒顿不由得背上发凉。嘴一张就要下令撤退。可惜的是命令给一嘴的黄沙堵回肚里去了。再也说不出来。
就在冒顿地惊讶中,惊天动地地喊杀声,震耳欲聋的蹄声响成一片,泰军的进攻已经开始了。冒顿情急之下,拔出弯刀挥舞着,意思是要匈奴军队搬退口可惜地是眼晴睁不开 ,谁又能看得见呢?
虞子期和章邯率领骑兵,按照韩信的命令,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军队,韩信和彭越率领中军直袭过去。泰军不受风沙影响,而匈奴军队纯吹得眼晴都睁不开,哪里还能抵挡,只有任由泰军宰割地份,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屠杀。
听着惨叫声,冒顿知道他精心打造地精锐完了。要是不逃根本就没有机会了。主意一定,冒顿拉转马头,向北逃去。可是,他还没有跑多远,只见前面施旗招展,虞子期地军队在等着他。
周冲知道历史上西汉名将卫青打败伊菲斜单于那一仗就是背风列阵,先是用武褂丰结成坚固阵势,阻挡匈奴骑兵的进攻。直到傍晚时分。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卫青这才派出两路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军队,结果是大获全胜。
一句唐诗”单于夜遁逃“既道出匈奴全军覆没的不幸,又道出了伊菲斜单于成功逃脱的大幸。历史重来,冒顿是否会有不幸中的大幸呢?
第七卷 攘夷篇 第十章 破击匈奴(七)
,“请问右贤王,这一仗我们怎么打?”右大都尉问道。旧
他这一问正是众将心里所想,齐道:“是啊。还请右贤王示下。”
右贤王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端起一碗马奶酒,咕廊咕廊喝个精光。放下碗抹抹嘴,这才很是得意地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把军队后摄吗?”
这个问题众将都不明白。战争一开始,右贤王所部离泰军并不远,众将请战,而右贤王却不准,下令把军队后撤,这一撤不要紧,一搬就是十多两干里口
右贤王扫视一眼众将,见了众将那副摸不着头脑的模样,更加得意了,自问自答道:“那是因为我要把泰军拖累拖疲。泰军装备精良小数众多,作战经验丰富,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比得了的,要是在接近泰境地地方与泰军作战,那无异是自投死路,我才不会笨到那种程度呢。栽把军队后撤,就是要泰军跟着我们地屁股追。把泰军这头肥壮的骆驼给活活拖瘦拖疲,以便在最有利的时机发起决战,一举击破泰军。”
众将恍然大悟,齐道:“原来是这样!还是右贤王高明!”
没说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右贤王采取这一策略是正确的,然而他却错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泰军准备非常充分,周冲知道历史上的霍去病出塞两千余里才找到右贤王主力进行决战,几乎是全歼了右贤王主力。
要是右贤王来个后搬,实行牵牛战术的话。泰军很可能因为准备不足而遭受不应有地损失,是以周冲建议扶苏准备得尽量充分些,以行军三干里为目标进行准备。
右贤王接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