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5页)

在春秋时代,范氏被晋国的贵族智伯所灭,家庭院落一片狼藉,这时有个人想趁火打劫,顺便捞点油水。正是这个小偷在范氏院子里徘徊了良久,发现院子里悬挂着一口青铜铸成的大钟,造型很是美观。于是,他就盘算着将它搬走。钟很大、很重,他怎么也搬不动,看来只有将它砸碎再一块块的搬了。

接着,他就找来一把大锤子,用尽全力向大钟砸去。只听一声巨响,令他慌了手脚,万一有人闻声赶来,他就只能束手就擒了。但是,放弃他又不甘心,于是他双臂捂住钟身,希望能将钟声捂住。但是,显然他又失败了,正当他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时,耳边的钟声似乎减小了,“原来堵住耳朵,声音就会减小呀!”他心里想着,如释重负,当即就去找来两个棉布条,将耳朵堵上了。

第四章 经典故事(8)

接着,他就开始继续敲打大钟,正当他心中暗暗欣喜的时候,周围的人们听到钟声将他抓了起来!

《吕氏春秋·自知》

曲突徙薪

有位客人去探访一家主人,看见他家灶上砌了一个很直的烟囱,靠近烟囱的地方还堆积着很多柴草,

这位客人便对主人说:“你应该把烟囱改建成弯曲的,柴草要搬远一点,不然的话,将会引起火灾。”

主人听了不以为然,默不作声。

过了不多天,他家果然失火,乡里邻居纷纷跑来救火,幸而把火灭了。

事后,他宰牛摆酒,答谢帮忙的邻居。凡是那些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都请上席坐,其他救火的人也都按功劳大小排定座次,但那个劝他把烟囱改成弯曲的客人,却没有被请来。如果当初主人听从客人的劝告,就用不着破费宰牛摆酒宴的钱财,也根本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

西汉·刘向《说苑·权谋》

秉烛之明

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晚矣!”

师旷说:“你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做人臣的戏弄他的国君呢?”

师旷说:“我哪里敢和国君开玩笑呀!我听说:少年而好学习,像早晨温和的太阳;壮年而好学习,像中午的太阳光;老年而好学习,像点燃了蜡烛照起亮光来。点燃了蜡烛照起亮光,还有谁会在昏暗中行走呢?”

晋平公听后说:“说得太好了!”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祠少求多

邻居有一位春祭田地的人,他用一小盒饭和一条小鲫鱼当做祭品,向神祈祷说:“愿我那低洼劣田收到一百车的谷子,让我那狭小的高地生长出稻子来。”

我笑这邻居所供的祭品这么少而要求的东西却那样多。

西汉·刘向《说苑·复思》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县尹,字子高,因为他是叶地的官员,所以又被人称为“叶公”。他爱龙成癖,他身上的佩剑、凿刀等都刻上游龙,就连家里的门窗和家具上都有龙的身形,因此,叶公喜爱龙的事情逐渐地流传开来。

这件事也传到了上天的真龙的耳朵里,于是他决定到人间亲自向叶公致谢。当真龙刚将自己的脑袋探进叶公的窗口,叶公一见就四处躲藏,竟然面如死灰,魂飞魄散了。原来,叶公只是喜爱一种似龙非龙的动物罢了,而不是真正的爱龙。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

鸡犬皆仙

淮南王刘安学习修道,招引邀请了天下有道术的人前来。他自己放弃做诸侯国君的尊贵,而下结道术之士。于是天下凡有道术的人,都###到淮南来,凡属奇异的仙方仙术,没有不争着贡献出来的。

于是淮南王得道升天,他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