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叫刘禅蜀汉怀帝 付不起的阿斗就是我 (第2/3页)

儿子),廖化(最出名的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等人前往应敌,让他们听命于姜维,姜维很认真带领十万大兵挡在剑阁,结果没想到魏国玩阴的,邓艾竟然偷渡阴平直接奔成都来了。没办法商议后让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领兵去阻挡邓艾,刚开始诸葛瞻竟然击败了邓艾,随后就开始骄傲起来,不听手下人的好的计策占据险要的位置,而是直接死守绵竹,最终他就真的死在了绵竹。

这时候邓艾已经到成都那是畅通无阻了,于是我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自然历史总是相同的,什么时候都有二面派,这时候也还是一样,一派人主张杀,一派人主张投降。其中北地王刘谌请求固守待援,让人出去通知各地带兵来救,尤其通知姜维,姜维还有十万兵马,如果能够分出部分回援,剩余兵马只要抵抗住剑阁外面魏国的兵马就可以了,那么邓艾就成瓮中捉鳖手到擒来了,那时候再反过来集中兵力对抗曹魏,还是很有希望的。至少保住江山社稷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我犹豫不决主要我就觉得繁华的成都如果一旦发生如此残酷的战争必然是毁于一旦。就没有立刻答应刘谌,于是他就先杀掉他的妻子,然后又自杀,宁死不当亡国奴。唉,我是赞赏他的勇气和爱国志气,可是你说什么事情我们不是还可以商议的嘛。

后面有人告诉我霍弋也要带兵来成都守卫,我和各个大臣们商议,最后被他们说的我脑壳疼,想想最终也是没有下决心,也就不了了之。其实我之所以没有犹豫没有采纳,主要里面的谯周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和我都很清楚,国家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实力能给与魏国抗衡了,经过诸葛亮的折腾将原本不富裕的蜀国更加雪上加霜,我也希望通过休养生息让国家先富强起来,可是赚点钱就被拿去打仗了。其实是真的囊中羞涩了,主战派的方法也许是正确的,其实内心我也是认可的,可是就算是守住了魏国,但是根本受不住内部,很可能很快内部就狼烟四起。很多人都在骂谯周,我得借此机会稍微替他说几句话,他让我们积蓄力量等待魏国大乱的时候,出兵北伐,还可能一举恢复大汉基业,可是当时的诸葛亮包括后面的姜维基本上都不听,只要有钱了就开始开战,基本和那赌徒差不多了,有点钱就上赌场。

最终我还是采纳了谯周的建议,开城投降,和平解放了成都。

我投降后自然是被带到了魏国都城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有一天司马昭请我吃饭,故意让演奏蜀国的音乐来助兴,当时请的人除了我还有其它的蜀国大臣,哪些蜀国过来的人,看到这个情景,想起在蜀国的辉煌,现如今的寄人篱下,不由得个个不是低头羞愧就是眼中含泪,当时只有我泰然自若,一点伤感都没有,其实很多人都说我傻,其实我是那有那么傻,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可是我想一旦投降了,就认输,不要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三心二意的人早晚祸必然到达,而且我只当司马昭这厮必然在看什么,可能我表达的和各个大臣们一样,我怕活不长久。所以当司马昭问我想不想蜀国的时候,我说不想,这边现在不需要处理国家大事,没有那么多烦恼的事情需要决策,生活没有压力轻松自在比在蜀国舒服多了。

我内心你说一点不难受肯定是不现实,但是自然这样了,再犹豫还有什么意思呢?徒增烦恼而已,所以假装若无其事一会后,就借口上厕所,于是原来蜀国的旧臣郤正也借机上厕所,然后和我说,司马昭再问您想不想回去,您要说想啊,这样说不定司马昭就让你回蜀地去了。

我心里想,你怎么这么天真,司马昭不杀我就不错了,怎么能让我回去,他怎么也不可能蠢到这个地步,但是这些大臣们的心不能寒了,毕竟再这边很多方面也是他们周旋,我才有机会活的这么惬意。

于是再次回去的时候,我就借着醉意,故意把郤正教我的话再重新说一次。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