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页)
恿下向罗斯福交涉,表示对此感到担忧,中国必须有物资才能坚守的下去,要是印度脱离了盟军,恐怕中国就没办法获得物资,到时候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了,希望美国到时候好自为之。
蒋介石自从耍懒皮获得了不少好处之后,发现偶尔这么干一下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至少中国现在已经在美国的帮助下,新建了5座钢铁厂,年产量在60万吨,老将高兴坏了,60万吨对于美国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的中国来说,都是了不得的。
不过这也归功于攀枝花的铁矿是露天的铁矿,比较好开采,而炼钢的办法,也已经有了落实,美国的人才实在太多了,而且德国的种族灭绝,几乎把欧洲大陆的非日耳曼民族的人才全部逼到了美国。
另外美国还援助了五条春田式步枪生产线和配套的子弹,化工设备,不过那个春田式生产线其实是美国淘汰的,现在美国知道火力的重要性,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春田了,而是生产伽兰德步枪,所以春田式步枪的生产线给中国也无可厚非。
不过中国的步枪主力还是德制口径的毛瑟和中正式,本来想让美国人改一下,美国人牛逼的很,说美国援助了很多美国制式武器,因此这个生产线不用改。
最后没办法,现在中国的步枪实在太乱了,当然美国人也知道这点,其实他们也不希望中国能在战争中崛起,但是又不希望中国战败,要不然日本在中国的军队,还有投降的中**队就会调转枪口对着同盟国了。
而之所以援助这些设备给中国,一是要感谢英国人的无耻,对于英国人,罗斯福有时也没办法,虽然丘吉尔总是信誓旦旦,但是私底下的动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美国才援助的多了一点。
而来美国也不认为有了几条生产线就能和美国抗衡,几十吨钢铁跟美国还差的远,中国没有发动机技术,不会早飞机坦克、重型火炮、军舰,几十吨钢铁是威胁不了美国的,日本比中国强多了,都不行,除非中国的经济、海军、空军有日本的水平,否则就没办法威胁美国。
当然罗斯福考虑的是现在的利益,打败日本,和长久的利益,以后或许还可以利用中国对抗苏俄。
而王汉章也从中看到了这一点,虽然罗斯福具体的想法无法得知,但是王汉章后世可是做过业务的,做业务就是要大胆,要脸皮后,延伸到现在,就是要什么就管美国要,就算美国不给,也顶多被羞辱一下,美国又不会打中国,中国对他还有利用价值。
王汉章就是这样一直不断的给蒋介石这个脸皮薄、自尊心强的元首不断的这样洗脑,貌似效果不小。
蒋介石现在三天两头的的管美国要这要那的,还跟唐僧似的,美国人发现蒋介石变化太大了。
晚上再来一更!大家来个鼓励吧!
第041章 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
从围歼日军第一次的缅甸方面军至今,因为开始物资缺乏,日军残余部队战斗力也是极强的,要瞬间歼灭不太可能,尤其是物资缺乏的时候,恐怕还没有歼灭,日军的援兵就来了。
之后的几个月虽然也有拟定夺取仰光,不过英国人屡次搞背后动作,日军又加强了防御,英国的物资总是不及时,后来远征军正在接受美式训练,统一换装美式装备,使得更加的依赖外援,英国人的动作,使得远征军不得不防守。
进入十月底,日军在太平洋已经没有什么大动作,日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绝对是缅甸,进攻缅甸是日军的既定战略目标,无论从那个角度讲,他都必须夺取缅甸。
日军再一次把目光转向缅甸,中美英都感受到了,王汉章也很急,王汉章急是应为如果等日军主动进攻,那么中**队兵力有限,装备也没法跟美军相比,训练也不如日军。
另外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