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5页)

寓言故事

嗟来之食

齐国发生大饥荒,黔敖将食物摆在路上,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卷着衣袖,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拿着汤水,喊道:“喂,快过来吃!”

饥饿的人睁开眼睛看着他,说道:“我只因为不吃这种轻蔑施舍的食物,才饿到现在这个样子的。”于是谢绝了他的施舍,终于没吃东西活活饿死了。

《礼记·檀弓下》

齐人攫金

从前有个盼望得到金子的齐国人,一天清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场上去,到了一处卖金子的地方,伸手拿了人家一块金子就跑。巡吏将他抓获,问他:“人都在这里,你为什么伸手就抢人家的金子呢?”

那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根本没有见到人,只看到了金子。”

《列子·说符》

薛谭学讴

薛谭在秦青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将秦青的技艺全部学完,就自以为全都学会了,于是向老师告辞要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并在城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临别时秦青轻轻地击着拍子慷慨悲歌,歌声振动了森林树木,响彻天上的流云。薛谭听后向老师谢罪,请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终生再也不敢说学成回家的话。

《列子·汤问》

两小儿辩日

孔子游学于东方,路遇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近,而到了中午就离我们远了。”

而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远,而中午离我们近。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碗口大小了,这难道不是因为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时我们还觉得很冷,而到了中午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这难道不是因为近的感觉热远的感觉凉吗?”

孔子听后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有智慧呢?”

《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

传说太行、王屋两座山,原本它们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

北山上住着一个年近90岁的老人,人称愚公,他的家就在两山的对面,每次出门他和家人都必须翻越两座山,否则就只有绕远。于是,他召集自己的家人,说想把门前这两座大山移走,大家听到以后可以不用再翻山了都纷纷同意了,但是他的妻子还是有些担心,“以我们的力量将小山削平都是问题,能把王屋、太行怎么样呢?更何况将那些石头能搬到哪里去呢?”

大家叽叽喳喳地回答:“可以将它们堆到渤海的边上!”于是,第二天大家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大家或凿或挖,就连邻居中一个寡妇的七八岁的儿子也来帮忙,尽管他们一个冬夏才能往返一趟,他们也不停歇。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人,他看到了这一家人的行为,就笑着来阻止他们,说道:“你简直太愚蠢了,你已经那么大的年龄,凭你的力量恐怕连山上的一根草也拔不掉吧。”

愚公回答道:“你才是顽固至极呢,甚至连妇女孩童都还不如。倘若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却不会增加,何愁挖不平呀!”智叟自是无言以对。

后来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就报告给了天帝,天帝也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就命令夸窦氏的两个儿子趁着夜色将两座大山搬走了。一座放在了朔方的东部,另一座搬到了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之南,汉水之北就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列子·汤问》

岂辱马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