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3/5页)
贫款,县里也说没有,东平县可是南江市唯一的一个贫困县,却说一分钱都没有,我是真的不相信。您信吗?”
秦晓这下子倒是知道了,这问题还真的出在扶贫办身上,这县里的领导们恐怕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老王,那照你这么说,县里没有钱,你们为什么没去市里、省里去反映问题啊?”
老王嘿嘿一乐,“您啊,想的太简单了,我们想明白了走到哪都是一样的,最后还是得去县扶贫办,找陈国隆。没办法,我也是乡镇政府出来的,我明白。”
这老王说的实在,秦晓也能理解,确实情况很复杂。
联想到老王是乡镇的人,他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
“老王,你能跟我说说,现在东平县各乡镇扶贫站的情况吗?”
说起这个,老王是满肚子的苦水啊,因为之前他就是清源镇的扶贫站站长。
“秦老板,您是不知道啊,这县里面只有这一个扶贫办,您看到了,这根本就形同虚设啊。各个乡镇更是没法说了,好一点的有那么一个人还得是兼职,没有的乡镇也得有那么六七个,咱们东平县总共有二十一个乡镇,就数咱们清源镇最穷了,扶贫办早就应该有的单位,可是呢,乡镇根本就没有这个办公室,我们之前还有一个办公室的,可是这陈国隆来了以后,就没了。”
秦晓不禁感叹,乡镇的情况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糟糕,简直是糟糕透了。
一路驱驰,终于来到了清源镇养殖场,这里说起来不算大,可是等真正走进去一看,还真的很大。
“我们的这个养殖场虽然是建在山沟里,可是家禽喝的是山中水,吃的是绿色的饲料,绝对安全,那销路也是非常好的,可是由于去年赶上了一次瘟病,家禽死了一大半,厂子也就亏损了,咱们没有技术人员,全都是外行,也就给县领导们一个口实,要让我们自己谋出路。你看看,咱们的养殖场,要啥有啥,就是没钱了,想运营都不行了。”
秦晓看着眼前这些厂房,那还真的是不错的环境,要是加以改造,下大力气投资,出收益肯定是不难的。
走着走着,对面走过来的一对年轻人引起了秦晓的注意,“老王,你不是说这厂子里都没有工人了,他们是干什么的?”
老王抬头看了一眼,随后解释道:“哦,你说小林姑娘和华涛啊,这两个是大学生,也是清源镇去年来的村官,平时就在咱们厂区进行实地考验,没事的话还帮着我们解决一些养殖方面的难题,您别看他们岁数小,那可都是人才啊。”
说着,秦晓朝着二人走了过去,细心的问询了几个问题。
“小林、华涛,这是秦老板,是来清源镇考察的大老板,他想向你们问几个问题,你们就正常回答,不用顾忌什么,咱们厂子反正也要黄了,说什么都行。秦老板,您问吧,这两个大学生可都是实在人喽。”
秦晓笑了笑,回头看了一眼这两个岁数不大的年轻人,便开口问道:“你们都是大学生?嗯,我想问问,你们在这时间长,对于这个养殖场有没有什么好的规划,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华涛长得很高,个子得有一米八,还有戴着一副金色镶边眼镜,笑起来脸庞一对小酒窝,但是别看他很年轻,说起话来可是有板有眼。
“您好,秦老板,我的直观感受就是,这个养殖场如果没有人支持的话,再怎么改进都是白搭,东平县是个贫困县,贫困人口达到了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清源镇更是东平县最穷的乡镇,外出务工的人占到了每个村子的百分之七十,村子里现在只剩下老弱病残。这些我就不说了,就单说这个厂子,一开始还挺好的,最起码还有县里的支持,可是您看看,现在没人、没钱、没技术、没幼种。这什么都没有,何谈发展,哪来的收益呢?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