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5页)

协和三人组一听,危机感更重了。这三、四年后她们几个能不能晋主治都难说啊。

赵玉玲一拍桌子:“不行,必须得考研!”

白芸和芳华相互看了看,一起说:“谁不想考啊,可是想考本院的就得等,除非考院外的。”

赵玉玲说:“没错,我其实早就想考院外的了,就北医的。程浩都帮我联系过导师了。”

白芸问:“真的?你想好啦?你这样做,也算是不服从科里的安排,和那些本来就是院外的研究生不一样,以后再想回来,几乎不可能了!”

赵玉玲很肯定:“我现在,对协和的光环有点麻木了,在协和呆着又累,规矩又多,而且我也不想在学历上和程浩差得太远,所以早就想考研,实在等不得了。北京又不是只有协和一家好医院,再说,名医也不是只能出在协和。”

王菊和张永等人对协和没有切身体会,还为赵玉玲离开协和感到惋惜。芳华和白芸倒是能够理解,都举杯祝她考试顺利,一次通过。

赵玉玲谢过后,又对芳华说:“其实,我觉得你呆在协和。也是蹉跎岁月!”

芳华默默喝着饮料,不说话。

王菊、张永都是搞的内科,不太明白,就问赵玉玲此话怎讲。

赵玉玲今天下定了决心后,仿佛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人就显得比较兴奋:“大家都知道,神经细胞不能再生,少了一块就是永久性的缺失。而别的外科,切除的组织,还可以再生或者用别的组织替代。所以,脑外科和别的外科很不一样,动手术要特别精细小心。所以,脑外科就成了最不放手让年轻医生主刀的外科了。芳华你说,是不是?”

芳华叹口气说:“唉!我在其它科轮转到后来,都能挂着一助的名义干主刀的活儿。什么甲状腺切除、乳腺癌根治、脾切除、肠切除和吻合都能做了。但在脑外科,我还是只能当真正的助手。”

赵玉玲又说:“白芸想留下,我理解,因为协和的内分泌是全国第一嘛。不过,我觉得脑外科,单是北京都好几家比协和厉害。你真没必要死守着协和。”

芳华解释:“话是这么说没错。不过我觉得,在协和这两年我把手术功底打牢点也没什么不好。再说。年轻人对脑部解剖还不熟悉,贸然动手术确实风险太大,主任们不放手也是应该的。”

赵玉玲撇撇嘴:“基层医院可不管这么多。你不都说,好多基层医院的人做手术相当糙吗?但人家不照样做着你现在不能做的手术?”

芳华严肃地说:“这也正是那些医院术后死亡率高的原因啊!说的不好听,他们这是拿病人练手啊!”

赵玉玲一摆手:“不练手行吗?总不能全国人民,都跑北京来看病吧?基层就那条件,不开刀病人也是死,不如冒险开刀还有一线希望。”

芳华想想也是,有贫困自然就缺少健康。

她不由苦笑:“这么说,我们反而应该在基层医院才对?那样更能练手?当初就不该来大医院?”

白芸抢白:“胡说八道。当然还是该在大医院。只不过在大医院和小医院,我们就会走不同的发展道路罢了。小医院就要朝多面手、万金油方向发展,大医院就要朝专科专精高难度方面发展。”

王菊虽然来北京刚一个月,也对北京的病人来源之广很有感触,她说:“原先我觉得省肿瘤医院还是多大的,但到了北京这儿,发现还是这里的病人和病种更多。在中心城市,对积累临床经验还是很有好处的。”

张永也说:“那倒也是。有时候想想,我们一个班的同学,本来大家在学校的时候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因为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专业,就会逐渐产生了差距!”

赵玉玲说:“现在看来,还是考研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