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 (第2/5页)
的结构,因此,要想清楚地充分显露颅腔内的某些病变,就必须牵拉脑组织、甚至是不得不损伤脑组织了。但即便如此,有些手术死角仍然是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的。
而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打造的神经内窥镜,不但照明光线强大,它的前端的镜面角度还可以在0°到110°之间变化。也就是说,可以转着圈地观察手术野,这就有点像螃蟹的眼睛——它是长在触角上的,可以伸出去并旋转着看东西。
人的眼睛当然不可能像螃蟹眼那样伸出去,但是有了神经内窥镜,就像给脑外科医生安了一双“会拐弯的慧眼”。它能把医生的视线带入手术区的深部和死角,从而完成以前不可能完成的手术。
而且放置内窥镜进入颅腔内,对病人的损伤很小,只有“一刀一洞”而已。
芳华认为这神经内窥镜技术非常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的原则,应该是21世纪神经外科发展的方向。
但是,301医院虽然也有这镜子,却只用来做一些术中观察和较简单的脑室手术,可以说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现在既然来到了世界知名的神经外科病房,并有机会接触这一先进技术,自然能多学一点是一点。
技多不压身嘛。
所以,芳华对B教授表达了增加学习内容的愿望。
B教授倒是欣然将她引荐给了神经内窥镜方面的专家R教授。
经过R教授的工作秘书的安排,芳华在苏黎世的培训学习大致是这样安排的。
每个工作日,参加了早交班后去观摩R教授的手术,有时是B教授的。
没有手术,就去实验室接受培训老师对自己在显微操作练习方面的指导。这里的老师们在实验室做培训工作做了一辈子,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而这里的器械设备和练习材料,也都是充足的,两个人共用一台显微镜,比国内的条件是要好多了。
这里的大查房也和国内不同,都是安排在下午四点左右。而且主要是查NICU的病人,因为住这儿的都是术后病人和重病号。
不过由于病人不多,所以一般半个小时左右也就结束了。然后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放射科三个相关科室进行的大讨论,主要是阅片和病案讨论。
这个大讨论,虽然不能让芳华接触到更新的病例,但却在潜移默化中使她的临床思维更为缜密,考虑治疗方案更为全面了。
此外,芳华还要不定期地参加科里的学术学习活动。
一般在每周三的早交班后有一次Journal Club,也就是读书会活动。每次由一位医生就自己最近看到的某一学术问题进行演讲,大家进行讨论。
来自世界各地的进修医生也可以上去演讲,英语可以说是医生们的通用语言了。虽然很多人的口音很重,但好在医学的专业名词大家都比较熟悉,一般抓住关键词听懂了,大概也就都能明白了。
听的南腔北调的英语多了,芳华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英语发音其实还是挺标准的嘛,这让她对自己的信心更增强了不少,后来也有几次主动上台演讲,并且还颇受欢迎。
有时候,科里也会选一个手术少的日子,中午在医院食堂定下一个房间,在那里举行一个午餐会。大家在这里一边端着盘子吃着自助餐,一边自由讨论着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或是手术心得体会等等。
这午餐会的气氛很随意轻松,大家往往都还穿着手术室的洗手衣,有的还戴着手术帽,很自然地和周围的人交谈着。
这种聚会,消除了芳华刚刚产生的瑞士人很刻板的印象。因为她在几次出外散步的时候,迎面走来的陌生路人都会开口向她问好,但当她循声看去时,却发现对面的人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嘴巴也几乎是纹丝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