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2/5页)
的那些弊端,和这次大家讨论的、政委分析的也都不谋而合……”
最后他提到,不久之后他会到北京参加一次集训,很可能就此调到北京军区了。时间仓促,也许没时间来和芳华告别了。希望以后,芳华有机会去北京时,一定要去找他,他负责招待。
芳华看了信,虽有点惆怅也许从此很难见到江排长了,但也为江排长的前程远大而高兴。
期末考试后回到家中,芳华得知许锦林在东北华北地区销售“电热宝”做得很成功,已经完全打开了那里的市场。现在工厂接订单都接不过来了,正在准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呢。
不过所里的人顾不上庆贺民品的开发成功,因为中层以上的干部也是几乎天天开形势研讨会。
芳华和爸爸林志辉说,你们研讨来研讨去有什么用啊?应该尽快行动起来。趁着苏联解体去抢人才和好东西啊!
现在俄罗斯内部是一片混乱,旧的制度被消灭,新的制度却迟迟不能建立。一小部分人暴富起来,而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却从过去的小康沦为贫困,连部队军人和军工企业的职工也常常拿不到工资和养老金。
中国的个体户们倒是非常敏感,早在苏联解体前就已经掀起了前往苏联淘金的大潮。不久之后还发生了一家民营公司用罐头食品换回来苏联飞机的事件,轰动一时。民间盯着人家积蓄多年的物资也就罢了,政府可不能如此短视。
21世纪缺的是什么?人才啊!芳华引用了葛优的名言。中国要是立刻行动,去苏联抢来各行各业的高科技人才,那肯定是我们自己花十多年都培养不出来的人才。这样,中国的发展要少走多少弯路啊。
芳华也知道,当政的总理也在后来主持了这项秘密工作。但自己还是希望和爸爸他们提个醒,不应该光靠政府高层组织,各军工单位自己私下里也可以直接和那边接触接洽,争取更多的人才。
林志辉听了女儿的高论后,倒是觉得有道理。但是想想又说,恐怕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盯着前苏联的科技人才的。
芳华说,那是肯定的。单比经济待遇生活条件,我们抢不赢美国。但人不是纯粹的经济动物,我们可以多打打感情牌。
从小,芳华就在妈妈孙玉敏的相册里看到有两张俄罗斯少女的照片。那是五十年代中后期,孙玉敏上初中的时候,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连两国的中小学生之间也开展了通信联谊活动。孙玉敏虽然从来没和那个俄罗斯少女见过面,但做了两年的笔友。只是中苏关系破裂后,不得不停止了通信。
研究所中大量的科技人员,也多数从中学到大学都学的是俄语。尽管后来发生中苏对抗、珍宝岛事件。大多数人也痛恨苏联的霸权主义,但是对曾经的苏联朋友还是怀着深深的情谊。不然,孙玉敏也不会三十多年了还一直保留着那位俄罗斯少女的照片了。
人同此心。相信俄罗斯中也会有一些人,特别是年纪比较大,曾经来支援过中国建设的人,同样会对我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情。再说,他们也是受多年敌视美国西方的教育,不会像年青一代那么容易就靠拢西方了。这就是我们国家可以利用的一点优势,当然工资待遇什么的也要好,不信这样还吸引不来人,甚至完全可能再现当年五十年代大批苏联专家来华的场面。
听了芳华的分析,林志辉觉得很有道理。
他暗暗想,的确是应该尽快向通过院长再向上级反映这件事。这种抢人的事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能多抢就多抢的。
*************************
新学期开始了。三月的成都郊外,龙泉驿的桃花又到了笑春风的时候。
这龙泉山本以水蜜桃出名,但自前几年开始举办桃花会以来,反而逐渐形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