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教父摄政公的第二把火 (第1/2页)
随着奥拉夫手中权力的稳固,他已经不再想着保全,而是扩张。
土地分配和正规军的重组让奥拉夫拥有了掌控瑞典帝国的力量,不再是一味地依靠武力,所以他现在又想要通过瑞典来做一些更大的事情。
奥拉夫所掌握和实践的治国经验全是对于文兰这种奴隶社会和波美拉尼亚公国这样的小国,对于瑞典他完全不敢胡乱做决定,但是现在他通过土地分配施恩给了自由农,即便得到土地的不足农村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所有的自由农还是对奥拉夫爱戴不已。
现在奥拉夫很清楚自己已经得罪了瑞典贵族和大臣,即使有部分人倒向自己,但是心中还是把自己当成了曹贼,所以奥拉夫也不想去拉拢注定不能归心的瑞典贵族和大臣。
农业时代的国家结构分为君王和贵族、大臣和底层贵族,小有资产的城市自由民和农村自由民,底层穷苦百姓,其中后两者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话语权和执政权却在前两者的手中。
奥拉夫如今是金字塔的顶尖,要做的就是拉拢底层的两者,分地到户拉拢了最穷的农民,下一步就是拉拢城市自由民和小有资产的农户了。
奥拉夫用他最朴素的价值观衡量,觉得一个好的执政者就是要让百姓子民感觉到生活质量在提升,如果工资低那就物价更低,如果物价涨那就工资更涨,总而言之就是越来越好。
所以奥拉夫决定把文兰、冰岛、格陵兰、特隆赫姆、波美拉尼亚组成的维京商贸圈融入瑞典,将产量最大的烈酒、饴糖、鱼干、肉干、淀粉、玉米、南瓜、豇豆、皮毛、棉布、骨瓷等几十种商品向瑞典重点销售,并且价格低于其他外国市场。
奥拉夫为了保证维京体系的子民生活质量,这么多年都是优先供应冰岛公国圈子,加上不是专卖就是对本国经销商有要求,所以价格一直比欧洲市面上低半成或一成,这个价格能照顾到子民,同时又确保无法运到外地销售挣差价,因为加上运费又会达到甚至超过市场价了。
随着文兰的面积人口的增长,出皮毛以外的商品都在逐年增加,但是欧洲市场并不算太大,这几年许多商品的销售价格就在下降了。
既然索性要降价,奥拉夫觉得倒不如便宜了维京体系的子民,这样还能保证其他市场价格稳定甚至回升,这样维京体系市场通过内部消耗就能吃掉一大块的出产,而哈达尔和奥拉夫受到额收入却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这种感觉让奥拉夫有一种组建“冰联邦”的意思,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内循环却是很有效,奥拉夫决定把瑞典市场也纳入“冰联邦”。
虽然古斯塔夫二世生前文兰和冰岛商品在瑞典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但是随着当年奥拉夫被逐出斯德哥尔摩,当年的约定也就自然而然的废除了。
现在奥拉夫把维京雷当的几个代表商人和丹麦西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波美拉尼亚公国的商人代表等都叫到了斯德哥尔摩开会。
瑞典本地大商人全都不叫,而是岳父诺伦这位商业部长和他找来的五个商人参加大会。
奥拉夫只是站台,所以把要求提了一遍就离开后,诺伦和洪罗德等丹麦冰岛的商人一起定下了冰岛—波美拉尼亚—文兰联合公国特产在瑞典销售的定价和份额等事宜,并且签订契约,缴纳定金等诸多事宜。
等到会议结束后,各方退场后,不到半个月,第一批优惠价货物就运抵斯德哥尔摩,并且有诺伦的白手套商人去收取发卖,流入市场。
很快斯德哥尔摩的市民发现,原本价值200瑞典铜元一加仑的生命之水降价为188铜元了,而市场上最新的棉布也降价了,文兰和冰岛的鳕鱼干、腌鹿腿、淀粉等食物也有所降价,种种利好让瑞典的额自由市民十分高兴,纷纷慷慨解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