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4/5页)

魏延沉吟良久,便道:“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我姑免死……”

满宠有些诧异地看着魏延,难道他就这样轻飘飘地把自己践踏青苗的过错给豁免了吗?

随后,魏延的举动让满宠目瞪口呆。

只见魏延摘掉头盔,拿着佩剑,将一大把头发割掉,丢在地上,大声说道:“割发权代首!”

看到这一幕,满宠难掩内心的狂喜,他一直在寻找尊重律法的主公,本来以为曹操是,可曹氏宗族横行不法,曹操一味纵容,让他心有不平,现在不但看到魏延整肃宗族大义灭亲,还看到魏延割发代首,心中的感觉,如同伯牙遇到子期,高山流水,终于遇到,心里的感动和感慨可想而知。

魏延命人持着他的头发,传示三军:“主公践踏青苗,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穿越之前,读三国读到割发代首的时候,他总有些不解,为什么割发代首就能令“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那自己每个月都去理一次发,也没见有啥大动静啊。

穿越过来,他才明白,这头发时不能随便割的,东汉时期,儒家愚孝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其中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这个时期的男子也都是长发,用簪子固定住,短发的往往都是遭受髡刑的奴隶。古代越国人都是短发,所以被说是野蛮人,在中原人看来,短发就是低贱的象征。

像那个想怂恿马超造刘备反的彭,起初在益州当书佐,后来其他人向刘璋诽谤他,刘璋便以“髡钳”(剃去头发和胡须,并戴上刑具)处罚他,并且贬奴隶。此时刘备入蜀,彭想投靠刘备,于是去见庞统。庞统和他会面后很欣赏他,而法正亦很清楚彭,于是二人共同向刘备推荐彭。刘备入主益州,领益州牧后就任命他为治州从事。彭见此,又变得嚣张自矜,诸葛亮对他礼待但心中并不喜欢他,多次密告刘备,说彭“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划重点,诸葛亮在刘备面前进过好多人的谗言,包括廖立等等,为什么荀、陆逊那些丞相就没这种跟主公打小报告的劣迹呢,为什么诸葛亮就那么多呢)。

曹操看崔琰不顺眼,也对崔琰施加了这样的惩罚,这种刑罚对人身没有伤害,但却是心灵上的极大处罚,尤其在古代,阶层分工明显,这种刑罚施予到士人身上,更胜于杀掉他!

也就是说,割发代首,不但有表面割发代首的含义,更有将自己处于奴隶的刑罚之意,所以才会让众军皆惊,没有人再敢违背命令。

这个时候,魏延脑海里响起空空美妙的声音:“主公割发代首,声望提高10点,民众对主公好感度提升10点,满宠对主公好感度提升15点,现为140点!即将在恰当时机触发主动效忠的事件。”

两个时辰后,两万将士停下来歇息。

魏延从马上下来,走到满宠面前,主动说道:“伯宁,久闻你通晓律法,秉性刚直,我命你为军正,掌管军法,你可愿意?”

自春秋时期起到汉代,先后都曾设置军正,两汉京师的南、北军,各有正,即军正,其副职名军正丞。军正或正丞职权很大,将军有罪要报告皇帝处置,二千石以下军官犯军法,不待请示,直接按军法处置。

那一世,博望坡大战,刘备俘虏夏侯兰,夏侯兰是赵云的老乡,少小相知,赵云推荐夏侯兰明于法律,刘备便任命夏侯兰为军正。

满宠终于找到心目中那个值得他奉献一生的知己型主公,不再像以前那么纠结犹豫,纳头便拜:“多谢主公器重,宠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力!”

魏延这天大义灭亲,又以身作则、自受刑罚,终于将义阳军的军纪法规树立了起来。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为了让自己不白白受苦,魏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